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10月12日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创新空间。目前,我国深度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ulti-CBDC Bridge)已取得良好进展。
谈及金融活动数字化,陆磊表示,近年来,以移动支付、NFT(非同质化数字凭证)等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创新快速兴起与发展,推动了传统金融活动数字化升级改造,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更高效的需求识别和风险管理。数字普惠的发展,在弥补金融机构治理短板、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在供给侧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于需求端也更好实现了公平性。这是可以观察到正在推进且可预期的最具市场活力的生态要素。
对于金融监管数字化,陆磊表示,以科技赋能金融监管,能够有效提升监管部门的信息识别、搜寻和匹配能力。通过以支付和账户为核心的行为归类和线索识别,可以实现无感监测、无感监管与全流程监测、穿透式监管的有机融合,在提升监管有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经济主体承担的监管成本,特别是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和监测上具有特殊优势和巨大潜力,这是正在探索且应该可以实现的生态要素。
在货币数字化方面,陆磊认为,这是最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所有金融活动的本质都是跨期交易,货币与利率是核心。在现有模式下,央行数字货币(CBDC)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是无息的高能货币。假设基于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加载关于利率的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将有机会成为广义货币(M2)。
他表示,期待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探索可以实现货币政策调节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达成宏观调控目标。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创新空间,但这也是全球中央银行面临的共同挑战。
“另一个挑战在跨境支付领域。”陆磊表示,以往基于双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仍然不够高、费用成本偏高、不透明和覆盖不足等问题。依托央行数字货币构建扁平化的跨境支付网络,可以实现支付的安全、便捷和普惠。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