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亚洲,多国对厄尔尼诺现象发出警告。
印度作为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其出口限制已经扰乱了市场,而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干旱天气可能会造成更多混乱。任何产量损失都可能导致全球供应紧张,并可能促使近期已从近15年来最高水平回落的价格再次上涨。
主要大米进口国印度尼西亚表示,其产量受到天气轻微影响,2023年产量可能减少120万吨,计划今明两年进口更多粮食。越南则让农民比平常更早种植下一季作物,要求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种植者从本月初(而不是11月)开始播种。该地区的冬春作物产量占26%。菲律宾还向种植者提供援助,以应对天气带来的影响。
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通常会给亚洲部分地区带来更炎热和干燥的天气,并导致干旱和野火。异常天气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干枯、电网紧张、影响渔业。
一些作物确实受益于厄尔尼诺现象,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杏仁和鳄梨得益于更多的降雨量,但大米、可可、糖、小麦和棕榈油等作物往往面临更具挑战性的生长条件。
马来亚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穆罕默德·沙基林·米斯潘(Muhamad Shakirin Mispan)表示:“许多作物,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水供应的作物,将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严重影响。”他补充说,主要生产国产量下降将“严重影响全球大米供应,不仅影响东南亚,还会波及全世界”。
自七月下旬印度加强出口限制后,大米市场经历了数周的动荡。此举令亚洲和非洲各国政府感到担忧,引发了一系列供应协议和外交行动,也触发了有关囤积居奇的警告,并加剧了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通胀。
澳大利亚也将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该国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将至少持续到明年二月底。(金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