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14家上市乘用车企纷纷发布2023年中报,整体而言,受惠于新能源汽车持续的景气度,多家车企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俗。14家乘用车上市公司中,有11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家扭亏为盈,3家净亏损收窄;5家录得净亏损;3家的毛利率为负。
在销量表现方面,上半年有10家车企实现销量同比增长,9家实现月均销量过万辆,8家实现单车盈利。
此外,在技术更新迅速竞争激烈的上半年,多家车企不断加大了研发上的投入力度,14家上市乘用车企共投入研发费用超486.53亿元,其中比亚迪研发费用再次超过当期净利润。
理想“翻身”,比亚迪净利润“称王”
从营收表现来看,2023年上半年有11家上市乘用车企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上汽集团凭借强大的规模优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64.1亿元,稳坐营收第一宝座;比亚迪营收达2601.24亿元,同比大涨72.72%;北京汽车以990.47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扭转过去三年亏损的局面,上半年营收大涨159.31%,达到474.4亿元,已超去年全年的收入。其中,理想汽车二季度的涨幅对整体收入起到了拉动作用,二季度总收入为286.5亿元,环比增长52.5%。营收大涨主要是汽车交付量增长驱动,二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279.7亿元人民币。按照这个态势,理想2023年依然有望实现收入的同比翻番。
而另外三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赛力斯、蔚来在上半年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营收纷纷出现下滑,同比分别下降38.92%、11.14%、3.74%。
营收下降主要与汽车降价以及交付量下降有关,财报显示,小鹏汽车由于汽车交付量减少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终止,上半年汽车销售收入大幅减少43%;蔚来由于平均售价降低以及交付量的下降,二季度汽车销售额持续环比下降;此外,赛力斯则表示产品售价调整致营收下降。
从净利润角度看,比亚迪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09.54亿元,同比翻了一番。长安汽车净利润居第二,上半年归母净利达76.53亿元,同比增长30.65%。
上半年营收大涨的理想汽车在净利润表现上遥遥领先于行业水平,2023年上半年录得归母净利润32.23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9亿元,同比暴涨579.6%。分季度来看,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22.93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2023Q1和2022Q4录得净利润9.30亿元和2.57亿元。
理想单车利润超2万,蔚来卖一辆亏20万
在行业价格战持续的影响下,上半年各家车企纷纷降低了车辆售价,因此也导致多家车企的的毛利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毛利率前三的车企为理想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分别为21.22%、20.76%、18.33%。
除了比亚迪、上汽集团、零跑汽车以外,其他11家车企上半年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蔚来、小鹏毛利率分别仅为1.28%、-1.43%,降幅均超12%。蔚来财报表示,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以及上一代ES8、ES6及EC6车型提供的折扣增加导致汽车毛利率下降。小鹏汽车财报披露,与G3i有关的存货减值及存货采购承诺亏损,销售促销增加及上述新能源汽车补贴届满,致上半年汽车毛利率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至-5.9%;
此外,零跑汽车上半年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提升了20.07%,但毛利率仍未回正,仅有-5.88%。零跑汽车财报指出,毛利率的持续改善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结构改善,每辆电动汽车的平均制造成本占平均售价的百分比有所下降。
从销量表现来看,上半年各车企表现分化明显。其中,上汽集团保持规模优势,总销量达207.2万辆,月平均销量34.53万辆;销量亚军为比亚迪,上半年销量达125.56万辆,同比增长了95.78%,月均销量达20.93万辆。
此外,上半年理想汽车销量暴涨了130.3%,达到13.91万辆,月均销量实现2.32万辆。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单车净利也在提升,每卖一辆车净赚2.32万元,是所有车企中最为赚钱的。排在其后的比亚迪每卖一辆车赚8700元,排在第三的长安汽车每辆车净赚6300元。
与此同时也有车企销量陷入低迷甚至倒退。其中,蔚来汽车上半年销量为5.46万辆,同比仅增长7.35%,单车净亏损扩大到20.01万元;小鹏汽车上半年销量4.41万辆,同比减少39.93%,单车净亏损额12.42万元。
研发保持高投入,销售费用合计达799.25亿
从费用支出情况来看,上半年除海马汽车以外,其他车企都加大了研发和销售的投入力度,且销售费用支出普遍大幅高于研发。
上半年14家乘用车企研发投入合计超过486.53亿元,其中研发支出排名前五的车企比亚迪、上汽集团、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研发支出分别为138.35亿、79.54亿、64.2亿、42.78亿、35.09亿;
销售费用方面,上半年14家乘用车企销售费用合计达到799.25亿元,其中销售费用排名前五的车企为上汽集团、北京汽车、蔚来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研发支出分别为126.8亿、120.32亿、115.42亿、108.38亿、96.92亿。
汽车出口量创新高,车企掀起海外建厂潮
出口也是2023年中国车市的一大看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23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7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80万辆,同比增长105%,占汽车总出口量的34%。
上半年,多家车企的海外销量同比创下新高。长城汽车8月30日发布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累计销售51.88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8.96万辆,同比增长49.3%。同期,长城汽车海外销售创下历史新高,销售12.33万辆,同比增长80.2%。
不只长城,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北京汽车等今年上半年的海外销量也迎来大幅增长。
不过,虽然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庞大,但在大部分单一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此外,中国汽车品牌众多,与欧美日韩等跨国品牌相比,还没有取得相同的地位。因此,近年来车企出海的思路逐渐从汽车贸易出口走向品牌生态出海。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广汽、上汽接连官宣海外建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领先的厂商在海外重点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属地化研发、生产、销售中心,正从传统贸易模式向海外事业发展模式转型,在技术、品牌、服务等领域建立起国际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增长。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国内主机厂出海一方面可以实现更丰厚利润,海外价格的增长远高于出海带来的单车成本提升,还能延长车型生命周期,实现前期投资的再利用。另一方面,中国车企有望在海外通过输出优质产品和技术,获得市场份额和话语权,参与当地EV标准制定,巩固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