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商所主办的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启。
一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为主线,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齐头并进,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
在9月7日下午举行的主题为“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分论坛上,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喻选锋在致辞中表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共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喻选锋表示,2022年《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顺应了我国期货市场和行业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更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期货交易、结算、交割等制度,明确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制度安排和跨境监管合作机制,既为期货行业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也提振了境外交易者参与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信心。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郑商所一直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目前,已逐渐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衍生品枢纽。在长期的交流与合作中,郑商所已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21家境外期货交易所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备忘录框架下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交流合作,探索务实的服务双方期货市场的途径。
2018年12月,PTA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开始引入境外交易者,标志着郑州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经过4年多的稳健运行,市场各方逐渐熟悉并认可特定品种对外开放模式,相关规则制度也经历了实践检验。2023年1月,以实体企业需求为导向,郑商所在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和期权品种上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目前已有7个商品期货和期权作为特定品种对境外交易者开放,以便利境内外相关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管理风险。
继特定品种的开放方式之后,2022年郑商所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开放了PTA、甲醇、白糖等9个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进一步拓宽了境外交易者参与渠道。
目前,郑商所境外客户开户数为574个,分别来自新加坡、英国、新西兰、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的能化、油脂油料、白糖等企业均有所参与。
“未来,郑商所将朝着更加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体系建设,在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基础上,根据境内外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品种规则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有效对接,稳步推进BPI指数、国际原糖等期货品种研发,持续研究甲醇等期货品种的国际化可行路径;稳步推动QFII、RQFII参与郑州期货市场,研究推进引入境外特殊参与者;努力在更广的范围内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喻选锋表示。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已逐步进入由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扩大开放是我国期货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原油、铁矿石、PTA等一批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成功引入了境外交易者,46个期货和期权品种相关期货品种对QFII和RQFII开放,市场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贾晓龙说,这不仅让中国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交易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贡献了期货力量。
“现如今,中国期货市场已逐步进入由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配合中国企业逐步走向海外,扩大开放是我国期货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贾晓龙表示,境内期货公司与境外子公司内外联动服务实体企业管理跨境贸易风险的模式,对于引导更多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提升跨境风险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未来,期货公司将持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业务内容,将期货与现货、境内与境外、场内与场外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衍生品服务,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境外交易所、国际知名投行、期货服务商等代表围绕世界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企业跨境风险管理经验分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李民宏、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多资产投资部总监洪天阳、嘉吉投资风险管理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仲蕾、横华国际副总经理俞振州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围绕境内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境外企业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机遇和跨国企业风险管理展望等主题做了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