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上市公司投资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兑付。21日,先锋电子公告部分信托产品逾期兑付风险提示公告,内容显示,公司购买的两款中信信托产品即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汇聚金1号”)、中融-裕嘉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裕嘉1号”)截至公告披露日,未收回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者仅部分兑付的风险。
先锋电子在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意公司、子公司使用不超过4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短期理财产品。
2022年8月15日至8月17日,先锋电子分别使用闲置自有资金3000万元、2000万元购买裕嘉1号和汇聚金1号信托产品。其中,汇聚金1号信托产品期限为2022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6.1%,裕嘉1号产品期限2022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预期年化收益率7.20%。
先锋电子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本信托计划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公司已就信托计划逾期兑付的后续事宜与中融信托进行沟通,截至公告披露日,未收到中融信托方面的正式文件回复,后续将继续督促中融信托尽快兑付本金及投资收益,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同日,微光股份也披露部分信托产品逾期兑付风险提示,内容显示,公司在2023年5月22日,购买的5000万预期年化收益率5.4%的中融-汇聚金1号,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产品的到期日为2023年8月21日。
微光股份对此称,公司正在积极联系各相关方,督促中融信托尽快向公司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同时准备相关材料,通过各类法律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尽最大努力维护好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权益。后续公司将加强对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安全评估,严控投资风险,密切关注理财产品的回款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微光股份半年报披露,微光股份运用自有资金进行信托理财的金额为8.32亿,其中未到期的理财7.82亿。从年报委托理财明细统计,微光股份有9项信托产品在8月22日前未到期,合计委托理财金额约4.7亿元,其中6项为中融信托理财产品,购买金额为3.2亿元。
此外,8月18日,金房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购买中融信托一款3000万元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截至到期日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8月11日,金博股份和南都物业发布部分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风险提示公告,受托方均为中融信托。金博股份逾期兑付信托产品为合计6000万元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南都物业逾期兑付信托产品为3000万元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8月4日,咸亨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截至到期日还有部分本金和投资受益尚未收回。
截止目前,已有6家上市公司公告称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风险。太平洋证券研报统计,2022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基础化工、医药生物、农林渔牧等行业,其中总市值低于50亿元的公司一共18家,占比达75%。
对于本次中融信托产品停兑的原因?浙商证券此前研报指出“从中融自身情况来看,22年4季度末地产敞口占信托资产10.7%,较行业平均高5pc,不能排除中融本次逾期兑付与地产敞口较高有关。“
2022年信托产品风险中房地产领域的违约产品涉及金额约930亿元,占整体违约规模的75.7%。
而针对信托公司内的信托产品间是否会产生交叉传染这个问题,浙商证券指出:“2018年4月资管新规明确禁止资金池模式、拆除多层嵌套,理论上不会产生交叉传染,但不能排除小范围连锁反应的可能性,比如资金池共同持有的部分债券、股票等资产可能被处置。”
数据显示,开年至今,共有63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产品覆盖多家信托公司。认购金额达到213.7亿元,投资期限在3个月到2年不等,实际收益率分布在3%-5%区间。其中,盐湖股份、网宿科技认购信托金额位居各上市公司前两位,分别为24.20亿元、10.10亿元。此外,微光股份、迪阿股份、沙钢股份等16家A股上市公司的信托认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
“目前信托产品收益率具有一定优势,加之信托投资范围广泛,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对信托产品较为青睐。但稳赚不赔的资管产品现在已经绝迹,想做好闲置资金投资,上市公司还是应以资金安全为第一需求。在选择上,应选择实力雄厚、经营稳健的公司,关注底层资产和风控措施是否有效。”业内人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