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全线收高,道指录得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上涨,也是自2021年3月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1.06%,标普500指数涨0.71%,纳斯达克指数涨0.76%。
美股创新药方面,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隔夜收涨0.33%,录得两连阳!美国6月零售销售弱于预期,进一步强化了关于FOMC加息周期已接近终点的市场预期。
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成份股方面,全球免疫药龙头Argenx隔夜大涨4.56%,安进(Amgen)、阿里拉姆制药涨超2%,赛诺菲涨超1%,吉利德科学涨0.96%,福泰制药、再生元制药、莫德纳均小幅收涨。
主流ETF方面,7月19日,截至11:04,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涨0.74%,冲击三连阳,盘中站上20日线,溢价持续走阔,资金或借道ETF持续布局美股创新药板块!
上交所权威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最新数据,资金已连续4日增仓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近5日、10日、20日区间内,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均呈资金净流入状态,近20日累计净流入额超1700万元!
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是全市场唯一复制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的ETF,汇聚全球顶尖创新药龙头,美股医药与A股医药相关性不到15%,是A股医药投资的有效补充。
尽管近期美股创新药板块小幅反弹,但未来空间或许依旧客观,2023年以来至今,创新药板块代表纳指生物科技指数微跌1.67%;从年线上看,自1993年以来,代表美股创新药板块的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稳步上扬,而2021、2022年创新药板块已经连续2年回调,加息预期放缓,美股成长风格中前期滞涨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或有望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价值回归。
【全球创新药龙头研发成果喜人】
消息面,7月18日,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免疫药龙头Argenx宣布旗下Vyvgart的抗体疗法取得新进展,可显着延缓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恶化,Vyvgart抗体疗法对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CIDP) 患者有重大意义,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CIDP 患者的复发风险降低了 61%。据了解,CIDP 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严重残疾。
此前,生物技术公司BridgeBio Pharma旗下心脏药物acoramidis的III期研究试验取得重大进展,该药物的表现比安慰剂好1.8倍,使心血管相关的住院频率相对风险降低了50%,显示口服活性转甲状腺素(TTR)稳定剂药物具有 "一致且有临床意义的益处"。
阿里拉姆制药周一表示,在对 20 名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的一项小型研究中,一种新的实验性药物降低了两种可能使病情恶化的蛋白质的水平。对于率先开发和商业化所谓的 RNA 干扰药物的阿里拉姆制药来说,这是第一种成功降低人脑中可能致病的蛋白质的药物。
【并购重组不断,大佬发声:新一轮创新药周期呼之欲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生物科技板块出现多起并购重组行为,且多为大型制药企业收购中小型生物创新技术,代表全球医药投融资情绪明显好转,而投融资情绪是美股医药股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美股医药未来行情值得关注。经过前期泡沫挤压,目前全球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历史低位,市场近期对创新药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RA 资本管理企业创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发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认为美股核心生物技术公司的生存状况正在好转,弹药充足的BigPharma们开始行动。他认为,如今,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也显然已经低到符合Bigpharma心里预期。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今年Big Pharma们只需要2.7年的自由现金流,就可以以100%的溢价收购美股所有的核心企业。从这个趋势推测,2023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并购交易总价值、溢价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业被收购溢价总市值达到110亿美元,相比于年初的3250亿美元总市值上涨了3.4%。
事实上,2023年以来,不少美股的生物技术投资者从并购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并已将部分资金重新部署到规模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开启新一轮的创新药投资。(来源:《生物科技行业现状》)
【加息预期继续降温,创新药有望迎来反弹】
美国7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降至1.1,CPI压力进一步降温。此前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降至逾两年最低,6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则接近通缩水平。
从产业发展逻辑上看,生物科技产业浪潮来自技术突破,技术研发对于融资需求较高,故美股创新药板块对利率敏感,若利率是处于下行,或加息预期放缓,成长风格中前期滞涨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也有望迎来一波反弹。
而日前发布的美国6月CPI与PPI数据都强化了市场对FOMC接近结束加息周期、利率巅峰降至的预期。
东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朱国广在2023年医药策略《风雨过后,天晴有彩“红”》中认为,“美股创新药/生物科技板块近 20 年共出现 4 次周期性较强的回调,分别为 2001 年、2008 年、2015 年和 2021 年。”叠合各个周期的走势规律,参照过往周期行情的变化,朱国广认为,“当前时点”的美股生物科技板块也正处于 2021 年以来的回调周期底部区间,随着明年(2023年)FOMC加息放缓,在 2023 年有望在加息结尾处迎来上扬的行情。
公开资料显示,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复制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是布局全球前沿创新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标的指数近20年累计收益748%,较标普500指数有明显超额收益。
习惯场外申赎或没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纳指生物科技ETF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样跟踪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可在互联网代销平台7*24申赎,最低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以上产品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以及集中投资于单一指数成分股的持有风险,请关注部分指数成分股权重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请关注指数化投资的风险、ETF运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的特有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以上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为所投资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境外投资产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本文出现信息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界面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