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全天低开高走,沪指涨超1%创年内新高。
盘面上,大金融概念股集体走强,东北证券、中泰证券涨停,中国人寿、中国平安、邮储银行涨超4%。中字头、一带一路概念股盘中冲高,铁科轨道涨超19%,中铝国际、中工国际涨停,中国石油涨超6%,中国移动涨超4%,AH总市值超1.3万亿。家电股开盘大涨,北鼎股份涨超10%,长虹美菱、海信视像、海信电器、小熊电器涨停。有色概念股震荡走强,锡业股份、南化股份涨停。板块方面,家电、证券、油气、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
下跌方面,AI概念股陷入调整,传媒、数据要素等方向领跌,美亚柏科跌超10%,天下秀、吉大正元、海量数据跌停。传媒、数据要素、数据安全、手机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600只个股上涨。
截至收盘,沪指涨1.42%,深成指涨0.47%,创业板指涨0.26%。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1209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9亿,其中沪指成交金额创年内新高。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9.1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31.68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2.5亿元。
A股“股王”盘中易主
中国移动与贵州茅台就A股“股王”之位展开了争夺战。
由于身兼数字经济和国企改革两大热点,中国移动A股年内频繁刷新新高,涨幅累计超过50%。今日,中国移动A股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一度涨至103元/股,总市值(以总股本*A股股价计)也拉升至2.2万亿元,超越贵州茅台2.18万亿元的总市值,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新一代“股王”。午后中国移动涨幅有所回落,最终未能坐稳市值第一的宝座。
不过,随着中国移动突破新高,一时间,“股王易位”的消息席卷市场。
但是,由于中国移动同时在A股、港股上市,其总市值的计算方法与只在A股上市的贵州茅台有所不同,“股王”的称号或许略有“水分”。
目前,总市值计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总市值1(A股股本*A股股价+港股股本*港股股价/汇率);另一种为总市值2(总股本*A股股价)。
按上述方法计算,中国移动总市值2盘中确实达到了2.2万亿元,成为新“股王”;但总市值1只是超过了1.3万亿元人民币(港值近1.38万亿港币+A值约930亿人民币),距离贵州茅台的市值依旧遥远。如此大的差距,核心原因就是中国移动A股相对H股溢价逾70%。
事实上,一直以来,市场对于两种总市值计算都存在分歧。
总市值1的计算逻辑是:因为公司的A、H股份目前互不相通,所以A股发行股份所对应市值和H股股份对应市值分开计算。
总市值2的计算逻辑是:虽然AH股份不能互换,但是公司的收入、利润、EPS的财报数据,不会因为上市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以假设另一个市场的股本是非流通股。
对于总市值计算的问题,中国移动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表示,分开算(总市值1)可能更严谨,但合起来算(总市值2)可能在业内更通用一些。
不过,虽然市场对于A+H股市值计算方法各有不同,但中国移动此轮的上涨行情仍体现出市场对数字经济和中特估两大主线的青睐。Wind数据显示,根据2022年年报,49家公募基金及券商集合理财现身中国移动的机构投资者名单。其中,华夏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分居前三位,持有中国移动A股均超过900万股。此外,两只社保基金也位居中国移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
牛市旗手闻风而动
个股方面,中国移动成为今日的焦点;板块方面,证券行业成为最受关注的方向,其中,东北证券、中泰证券强势涨停,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兴业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大幅上涨。
业绩上,经历2022年报业绩整体下滑后,券商终于苦尽甘来,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回暖。
4月14日晚间,中泰证券率先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92.77%;归母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增长424%。
除此之外,方正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也相继披露一季报业绩快报,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6.3%、19.35%、41.93%;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16.55%、87.77%、525.67%。此外,东北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则扭亏为盈,达到3.78亿元,营业总收入同比涨131.49%,达18.5亿元。
对于上市券商2023年一季度的整体业绩表现,不少分析师持乐观态度。
当前券商板块估值处于底部区域,A/H券商当前分别交易于1.38倍、0.64倍PB。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进,北交所做市业务、沪深港通市场标的扩容等多项资本市场改革做深做实,券商板块有望获得资本市场改革利好的催化。湘财证券认为,拖累2022年业绩最大的自营业务有望在今年一季度开始逐步改善,同时全面注册制落地及市场成交回暖将拉动其他业务回升,今年券商业绩有望明显修复。
事实上,券商股的股价走势取决于市场周期和监管周期,当前经济处于上行通道中、近期券商行业政策利好频出、券商业绩修复确定性高,综合影响下令券商板块有所表现。从更长维度来看,证券行业估值处在历史较低位,后续在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红利下,证券板块有较强的估值修复动力。
“强现实”交易将开启?
最后,回到A股后续走势上来。随着沪指今日创下年内新高,A股后续将如何演绎?
随着3月社融数据同比高增,出口数据大幅超预期,当前A股正出现一种新的观点:A股正转入“弱预期,强现实”交易。中信证券最新观点称,3月经济数据以及政策预期都显示经济全面复苏即将到来。
首先,已披露的3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在新增的3.89万亿信贷中,此前一直偏弱的居民端也显著好转,新增居民贷款不仅高于2022年同期,也高于2021年同期,反映了地产销售的改善,信用周期稳步修复,且结构不断优化。
其次,3月进出口也明显超预期,出口金额同比+14.8%(预期-5.0%),进口金额同比-1.4%(预期-5.2%),贸易差额882亿美元,主要受海外需求状况好于预期,特别是对东盟和欧洲双边贸易较好影响,一季度贸易顺差实现同比33%高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再次,预计即将披露的国内3月投资、房地产和消费端的数据也可能超预期,其中社零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表观同比增速可能达到10%以上。
最后,国内经济有望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组合。随着经济数据和A股财报的披露,市场的基本面预期正在不断上修,成为短期市场的主驱动。
配置上,中信证券建议回避纯AI主题炒作,回归业绩主线,在行业板块之间和数字经济内部两个维度高切低,继续围绕全球流动性拐点和财报季业绩两条主线布局。
一方面,全球流动性拐点的确立带来年度级别的主线,与数字经济产业链轮动接力,医药是其中有足够市场容量的板块,类似创新药、医疗基建以及短期低收入未盈利的科创类企业,当下都迎来更有利于估值扩张的宏观流动性环境。
另一方面,财报季业绩则是阶段性的主线,看好制造板块中与基建和一带一路出口相关的机械设备,周期板块中的基本金属、大炼化、磷化工,大消费板块中的纺织服装、烘焙零食、职业教育等,新能源板块中的硅片、逆变器、电池片等,同时建议关注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型企业。
数字经济领域,建议回避纯AI主题炒作,关注板块内高切低的换仓机会,尤其是传统主营业务估值低,新业务与算力相关可以拔估值,机构配置上接受度更高的品种,如半导体、通信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