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大家好,我是Nathan Zhao,曾在新加坡的国资背景的美元基金里从事风险投资,主要面向的是一些互联网、TMT、电商、跨境、消费类项目,也有涉及到一些科技类的企业,其中有早期阶段投资的摩拜单车,不到两年内卖给了美团,获得了可观的现金回报和一部分美团上市前价格的股票;还有像宇树科技这种四足机器人项目,在智能巡检场景有很大的需求落地,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也比较高,智能视觉识别的开拓也在稳步提升,并上过国内央视的“春晚”和美国的“超级碗”等。
加入Web3的契机
对于和Web3的渊源,最早还是要从2017年说起。2017年Bitcoin进入牛市,ICO市场非常活跃,周围有不少的创投圈小伙伴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一年,我代表上一家所在基金,和梅花创投共同孵化了一个共享充电宝项目,那会市场上只有街电,小电刚刚拿到第一轮钱,怪兽充电的团队还没有出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跑了几个月之后,我们决定放弃了。期间,我们跟着创始人还找过美团去聊,但最后没有成功。项目解散后,团队的创始人去了火币,负责过火币的生态链基金,他对我们这些老投资人也非常好,经常带我去看区块链的项目,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一定的接触。
我在2017年没有进入这个圈子,一方面是当时的乱象,我有点怕;另一方面是,除了ICO、公链之外,没有看到太多utility的东西,不知道这种技术背后会怎么被用户所用。但是到了2020年年底,经历过Defi Summer之后,我感受到Defi真正能起来,它提供了链上金融的场景;2021年年初,我在Clubhouse的交流中得知了NFT这个概念,这开启了我对加密的应用场景的无穷想象力。Defi和NFT的规模化应用让我意识到区块链的场景时代到来了,这就是值得入场的时刻。但你看,其实Defi和NFT都不是2020年之后才有的概念,但为什么2020年之后才火起来呢,这就是加密市场的周期性是非常重要的,牛市的环境对新技术的推广意味着很多。
2021年4、5月的样子,我在上一家基金内部提出要开始布局加密赛道,并带着团队里的两位同事在内部分享了一份crypto行业的报告。当时我们推的第一个项目是去中心化钱包。逻辑是经历过2020年的Defi Summer之后,Defi的兴起带来了钱包这个新的入口。在2021年,钱包也并不是一个算早的概念,很多钱包团队在2018年就开始做了,但Defi让它们找到了场景支撑点。我们在当时是希望钱包通过Defi来作为切入点,而后可以成为用户在Web3的门户,就像移动互联网早期的91助手,是一个dapp聚合的概念。当时也有一些美元基金布局了中心化钱包,与其说是中心化钱包,不如说是资产配置和Cefi平台,一些美元基金布局这类项目的好处是能看到KYC的合规性,以及相对于去中心化钱包,它更能看到获得不匪的直接收益,也不是一定要依赖发币,且离股权Spac上市的资本退出通道更近一些。我们当时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过,但更希望去布局一些平台类的,更具创新概念的模式。
在2022年开始涌现出了AA钱包,你会发现加密市场核心场景入口的再次变化,从链上金融活动向承接Web2用户进入的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转移,钱包从一个中心化存在感很强的产品变成dapp内的一个SAAS,以更低门槛、更smooth的方式帮助场景化产品来解决Web2用户进入Web3的上链问题。我相信在这个阶段之后,钱包的形态还会发生变化。
2021年下半年,我们也曾给现在很知名的某个DID协议的项目团队发过投资offer,但最终没有投资。当时他们还没有开始考虑做DID协议,而是先做的一个基于Tik Tok的KOL的定制化NFT项目,帮助KOL给自己的粉丝建立NFT community,这个方向后来罢黜了是因为MVP模型没有跑通,头部KOL相对来说在权益谈判中比较强势,通常需要预先拿到保底金,并且这个模式也很难去高效率的规模化推动。关于DID协议,我个人的思考是,今天整个Web3都不知道满足加密用户的最佳社交产品形态是什么,产生了所谓“做协议的很多,但用协议的客户很少”的问题,DID的价值不是从产品层面给客户一个可选择的可定制的产品模块,因为你给出的产品模块也许并不是市场用户接受的;也不是照搬用户的链上follow和钱包关系,今天很多照搬链上关系的应用都是僵尸用户,而应该是帮助前端客户打通C端用户的账户体系下的onchain和offchain的数据,今天的DID协议在整个Web3中还是一个非常早期原始的阶段。
我们也很系统的看过Web3游戏赛道。2021年下半年的时候,Axie Infinity已经非常火了,但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市场上也出现了非常多的仿盘,这些仿盘的项目方想赚一笔块钱的同时也对这个市场带来了扰乱和破坏;另一方面,一些接近3A大制作的Web3游戏开始融资,希望通过游戏性和更丰富的游戏玩法来扩大代币消耗场景,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过快产生。2021年10月的时候,我们也深度调研了一个游戏团队,硅谷华人背景,过去一直在LA做VR游戏,现在开始想结合Web3的商业模式来探索,产品方向是星际星球占领的PVE玩法,美术资源是3D和支持VR的。这个团队我们聊了很多次,也很深入,我们觉得好的一方面是,星际题材比较能获得北美市场认同,PVE的玩法也很容易用token的方式来设计;在游戏上线前,团队也做过基于游戏道具的NFT的预售;在宣发上,团队也非常懂得找Youtuber在YouTube上进行内容传播,而不仅仅是在Web3的象限里去搞Crypto native用户或者打金用户。但问题是,他们在产品开发上一直延期跳票,也不太善于叙事。
在Web3抓住好的窗口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应用类项目要爆发离不开牛市环境,而窗口期的判断,除了创始人意识之外,在项目流程管理上也需要一个熟练手来掌舵,可能产品没有办法追求尽善尽美,而更好的做法是先上线再迭代版本。另外,这个case也让我在重新思考Web3游戏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目前的认知是,在当前情况下,Web3存量用户过于贫瘠,需要通过场景和社交元素引入Web2用户,因此,如果有一个不同要素优先级的话,用户低门槛参与和PLG(Product Leads Growth产品自发传播)的优先级高于可玩性和游戏深度,可玩性和游戏深度的优先级高于NFT的交易性和代币设计。在这种范式下,游戏和社交性的边界是模糊的,你很难区分Stepn是游戏产品还是社交产品;很难区分Pokemon Go那样的产品放到Web3中来,是游戏还是社交;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先驱产品Foursquare放到Web3的话,加入更多的游戏性元素,是社交还是游戏?我认为这些名词上的区分都没那么重要了。
2022年初的时候,我们支持了一个种子期的应用类项目,起初的想法是抓住一个需求点来做Web3的社区,这个需求点是招聘。背后的逻辑有几个方面,一是,内容是比单纯空投更好的宣发载体,无论是Web2还是Web3,内容都是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重要元素,未来Web3的go to market方式会是内容+SBT+DID的结合;二是,社区类项目需要找到一个需求点上的强抓手,这样才好跑起来,招聘在Web3用户群里算是一个比较强的抓手,而且Web3的灵活用工市场的频次要更高,并且能和DID、SBT和PGC内容之类的link起来,我们也希望在这块能看到一定探索。另外我还想提的一点是,社区并不等于社交,社区的核心是内容,靠内容来吸引用户并影响用户的决策,靠用户发布的内容来value用户的价值,而社交是靠用户之间的快速匹配和关系触发,网络效应越强,这块关系匹配和触发的效率就越大,而决定这块的更多是社交产品自身的特性能不能带来PLG。
2021年底的时候,有一波打着Web3社交产品旗号的团队,他们做的产品和twitter、discord类似,只是加了一个NFT元素,我认为这样做就很难跑起来,因为用户在社交场景里的满足自我需求的第一优先级是能不能快速聊起来,而不是靠NFT的补贴或者token激励就能从twitter上迁移过来,未来一定会有社交的机会,但它更可能诞生在下一代generation的创业者群体里,用一种全新的交互体验和加密文化认同来出现在大家视野里,就像当年扎克伯格在哈佛校园里创办了Facebook一样,在此之前很少有SNS,大家还在使用MSN,而现在还在北美大学校园的GenZ一代已经开始抛弃Facebook,每一代generation都会有自己代际的社交产品,在加密文化认同的影响下,会有新的产品出来,但一定不是和Web2长得很像的社交。
核心内容:2017年的加密行业形势令人担忧,但2020年以来Defi和NFT的规模化应用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催生了加密市场的新一轮发展。2021年下半年,投资一个DID协议并支持一个Web3游戏赛道,在2022年初支持了一个种子期的应用类项目,将内容、SBT、DID等元素融入其中。
Web3的“价值”
“价值”是有时间轴概念的,如果我们把时间元素拿掉,那今天看上去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时间的长河里,也都不会一直有价值。比如,你在1998年投资搜狐、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那是不是属于价值投资?但你现在再去看门户网站这样的概念,是不是逐渐被用户所抛弃了?再比如,你在2000年投资了盛大,九城这样的老牌游戏公司,他们现在的市值还有多少?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当时都算是很好的价值投资,并且给投资人带来的回报。再过几十年,可能腾讯这样的公司也会江河日下。所以,“价值”一定要与回报周期来对应起来看,股权投资较快的退出周期是5-10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经历了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有机会上市,今天的Web3还很早期,但回报周期更快,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具有永恒价值的。
核心内容:“价值”是有时间轴概念的,需要与回报周期相结合来看待。投资者在投资时,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以正确的角度来看待投资的价值,否则未来可能不会收获价值。此外,没有永恒的价值,今天的Web3正处于早期阶段,回报周期更短,但也需要谨慎投资。
Web3未来发展前景
Web3正在从过去几个周期的纯链上金融的叙事,开始走向渗透链下现实生活。在这个叙事变化中,Web3的入口会发生变化,不是钱包,更不是交易所,而是各个离散的场景作为入口,这里面会产生很多的新的变化和机会。第二我觉得NFT会有更多新的协议出来,这是支撑场景革命的技术前提。另外NFT已经获得了年轻群体的文化认同,这是不可逆的趋势。第三就是ZK技术、Layer2、DID的逐渐成熟,会更加让Web3更好的向链下现实生活渗透。还有就是,AIGC会在场景层面进行赋能,并结合Web3的商业模式来表达。你会发现我上述阐述的逻辑是围绕整个加密市场的大叙事的变化逻辑,以入口场景变化为思考维度来展开的,因为以这个为中心点来进行思辨,才离用户最近,离utility最近,才能用更宏观的视角来解决更大的问题。
此外,合规性、去中心化,这两个东西也会越来越成为Web3的核心要素,要么往合规性上走,要么做彻底的去中心化,这看起来是不可避免的。但与其他很多人观点可能不同,我觉得Web3的寡头效应会越来越强,头部的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工程师和更多的资源,他们在不断扩张新的产品线,并且加密市场是无监管的市场,没有反垄断法,无监管的市场本身就是利好寡头的。所以对于创新者来说,你需要有差异性很强的定位、非常sharp的切入点、以及颠覆性运营的模式来面对巨头,我认为现在还有三年左右的窗口期。
核心内容:Web3的入口将从钱包和交易所转向离散的场景,NFT会有更多新的协议出现,ZK技术、Layer2、DID等会助力Web3更好地渗透链下生活,同时市场中存在越来越强的寡头效应,创新者们需要有差异性定位、切入点和颠覆性运营模式等手段,在未来三年之内赢得竞争优势。
有潜力的赛道
LSD、稳定币、Defi、安全、Layer2、Web3新的发行模式、游戏和社交,我觉得都有大的机会。这次以太坊上海升级,LSD给我的感觉有点像2020年的Defi Summer,一方面更加巩固了以太坊的共识性,另一方面给Defi带来了更大的规模和新的产业变化。Layer2我觉得会出现几家非常强的寡头生态方。
社交我觉得会有新的机会,但它一定不是长的像Twitter或Discord,而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当今的GenZ已经开始对加密文化有更好的社交认同,在这里面,快速的社交匹配效率和网络效应的刚需性大于NFT和token的激励性。二十年前扎克伯格在哈佛校园里创办了Facebook,但如今年轻人已经开始抛弃Facebook,一定有更年轻的年轻设计出符合他们generation的社交产品。Web3 game我觉得一定是低参与门槛和PLG(Product Leads Growth)大于游戏深度,游戏深度大于道具NFT的可交易性,NFT的可交易性大于token激励性的,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游戏等应用的使命更重要的还是拉增量群体进入Web3,就像传统游戏一样,最开始跑起来的是切西瓜、愤怒的小鸟这类社交游戏,并不是中、重度游戏一样。
核心内容:以太坊上海升级给Defi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Layer2生态将出现几家强大的寡头生态方,社交领域有可能出现新的机会,Web3游戏首先将以低参与门槛和PLG为主,拉增量群体进入Web3。
来源:金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