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自2022年11月提出后,成为资本市场探索的重要议题。近期,中字头蓝筹股走强,“中字头”企业股价表现为何亮眼?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开启,央企国企领域将迎来哪些投资机遇?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认为,近来中字头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顺周期及大盘价值风格占优。2023年以来,经济复苏预期提前发酵,与内需关联较大的顺周期板块及大盘价值风格开始占优,“中字头”蓝筹股乘势而起。二是市场逐步聚焦“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中字头”企业估值重塑,因此估值性价比高的“中字头”被催化上涨。三是运营商走强,带动“中字头”上涨。在数字中国、央国企价值重估等共同催化下,运营商走强,进一步提振市场对“中字头”情绪。
中字头股票配置价值凸显
随着两会窗口政策落地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行情,中字头股票配置价值凸显。首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提升中字头股票核心竞争力。2022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5%,高于工业企业整体的-4.0%,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字头企业基本面优势的夯实,盈利能力支撑配置价值。第二,中字头股票安全边际高。截至3月9日,央企大盘指数市盈率仅为10.4倍,仍大幅低于万得全A的17.9倍。第三,政策有望持续密集催化。随着两会政策落地,一带一路峰会召开等,中字头股票也将持续受到催化。
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将制定并启动,重点突出盈利能力与经营质量。1月5日,国资委召开会议,提出2023年央企的考核指标为“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相较2022年的变化在于:一是放松杠杆要求(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总体稳定在65%左右);二是新增ROE、营业现金比率要求,淡化净利润、营收增速等规模要求,这意味着更加注重优化商业模式(利于估值重塑)、提升对股东的综合回报率(增加财政收入)。3月3日,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突出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
博时指数与量化投资部认为,在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两大线索——线索一是财务质量有望提升的方向,例如受益于杠杆空间提升的央国企,主要落在通信、建筑等行业;盈利规模具备优势且分红率有提升空间的央国企,如煤炭、石油石化等企业。
线索二,则是转型升级+价值创造的合力方向:一是科技引领型央国企:“链长制”提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链主”企业将起到重要带动作用,看好具备产业链引领或重要支柱功能的制造业央国企未来表现;二是社会责任型央国企: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与ESG投资理念不谋而合,央国企在ESG评级上表现占据优势,建议关注承担社会责任与市场化进程的央国企的未来发展。三是响应“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在特定领域迎来价值创造与重估的方向。
具体到细分领域,建议关注一是创新型国企,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国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具有较强确定性。后续建议关注下一代通信网络、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的科技创新型国企。
二是有望发起专业化整合的国企。国资委相关领导也撰文提出“以市场化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并要求2023年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以上领域专业化整合有进展的国企值得关注。
三是高股息属性的国企。高股息国企能够通过分红,既增厚分子端的现金流回报,又向市场传递企业价值向好的信号,进而推动估值重塑。高股息国企多集中在公用事业、能源、银行等领域,安全边际高且后续有稳增长政策及一带一路等政策催化。
把握央国企估值提升窗口期
央国企估值重估是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看待“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作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会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专业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发挥有效定价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国企,进而提振国企估值;同时,部分企业尤其是国企承担着大量社会责任,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应该将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的价值纳入估值框架,进而助力央国企估值重估。
当前,央国企估值水平整体偏低。横向对比来看,截至3月14日,中证中央企业(中证央企)和中证地方国有企业(中证地企)的最新PB分别为1.03和1.60,均低于中证全指和万得全A的1.64和1.69估值水平。纵向历史来看,中证央企和中证地企PB估值分别处于近十年以来15.83%和16.67%分位水平。
多重因素共同导致央国企低估值现状。一是行业分布角度:央国企占比较高的金融、周期行业目前估值普遍偏低。目前消费、成长风格的股票目前普遍估值较高,而央国企占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估值较低的传统行业,多为周期、金融风格,导致央国企整体估值较低。二是社会责任角度:承担社会责任带来额外的风险和费用。央国企承担国家经济运行“压舱石”的功能,需要承担额外社会责任,比如疫情期间减免房租、为房企和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等,造成额外的风险和经营费用,导致央企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整体估值偏低。三是组织结构角度:央国企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国有企业分工精细、各级部门众多,复杂的股权结构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出现资金归属模糊、企业决策流程冗长等问题。归根结底而言,央国企的估值偏低在于盈利能力的偏低,因此新一轮国企改革与价值重估更加注重盈利能力与经营质量。
目前主流的DCF或EV/EBITDA估值方法,核心都是站在股东立场,注重未来盈利能力。博时指数与量化投资部认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不应只以DCF或EV/EBITDA估值为基础,这些指标更加注重经营效率等指标,应该更多纳入以ESG为代表的非财务因子。国企承担着保供稳链、为中小企业纾困解忧、定向支持部分领域等责任,不可避免地向社会让利。“让利”往往引起市场对这些企业经营效率的担忧,也被视为压制估值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应摒弃单一的利润价值取向,结合多个因素综合定价,尤其是企业行使社会责任创造的正外部性,进而起到改变估值范式。
未来市场行情取决于后续央国企盈利释放情况
如何促进央企国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资本市场一是可以提供科创板、创业板等融资渠道,加强央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龙头牵引地位,推动央企专业化、产业化战略性重组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地位的央企上市公司作用。二是为央企国企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本市场工具,特别是公募REITs、科创债等资本市场新产品,盘活存量,提升央国企核心竞争力。
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公募机构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其中。对公募机构而言,一是积极参与设立央国企主题产品,从不同维度反映实体央国企的投资价值,形成差异化的定位;二是从资产配置角度上,引导投资者关注响应国家重点战略、估值性价比高的央国企方向。
央国企盈利能力与公司治理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盈利能力的改善是后续估值天花板进一步打开的必要条件。在当前市场阶段,不少央国企涨幅明显,未来市场行情的进一步演绎取决于后续央国企盈利释放的情况。央国企盈利与现金流的改善主要将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改革优化经营效率;二是充分利用资金资源优势提升投资回报率;三是提升现金流的净利润转化率。后续随着国企价值重估细则的设立、以及央国企公司质地的真实好转,下一阶段能够释放利润的行业公司估值提升的空间更大,并能够带来持续性行情。因此后续值得重点跟踪观察央国企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的提升情况。
兼并重组将是央国企下一阶段投资过程中的重要催化。国资委明确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大要点之首即使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发挥国有企业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国有企业成为战略产业链“链长”。这意味着本轮央国企投资过程中,兼并重组将是重要催化因素。以往如宝武合并、南北车合并等事件均带来了明显的投资机会,相关公司均走出了季度级别的超额行情。根据国资委规划,2023年将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因此以上领域下一阶段催化将有望频繁出现,并带来相应投资机会。
中字头股票走强,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以央企上市公司为待选样本,综合评估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情况,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100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该指数是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大背景下,在国企估值提升窗口期中的优质投资标的。
央企创新指数的行业板块构成极具特色,以新能源、芯片、国防军工等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同时又涵盖了基建(包括传统基建与新基建、资源品)等行业。指数重点聚焦于具有高科技创新属性的上市公司,保证了指数的活力和成长性。把握国企估值提升窗口期,投资者不妨关注央企创新驱动指数投资机会,借道博时央企创新ETF(515900)和博时央创ETF联接基金(A类:007796,C类:007797)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