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在1月份反弹见顶之后再次开始了“义无反顾”地调整,期间,医药基本面发生了不少不利事件。
首先,一月医保谈判利好落地,而“谈虎色变”的集采又开始了。1月,国家医保谈判落地,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达82.3%,创历年新高,价格平均降幅达60.1%,好于预期,带动了医药行情的上涨。不过,在2月20日,第八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正式启动,这次集采涉及41个产品,共181个品规,治疗领域涵盖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8个治疗大类。这次涉及的品种只有41个,比以前要少,但是这些药品2021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超过600亿元,还有20多个是超10亿大品种,多个单品的竞争涉及10家以上的公司,影响面更加广泛。而按照前七批集采过程来看,第八批集采结果可能将于3月底出炉,这意味着集采对医药行情的负面影响还会持续下去。
2月23日,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具体的改革措施尚未出台,但是鉴于过往的经验,医药改革通常会对市场有不利影响。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医药行情的压力。
最近还有一件事被大家关注到,国家一级演员王全有吐槽医院药价贵。王全有曾经出演过《亮剑》的丁团长,他在公开媒体中吐槽一个普通的小感冒,但是,医生给他开个800多元的药方。“虽然我们有医疗保险,但这也太吓人了。”演员的收入一般会比普通人高很多,连他们都觉得药价贵,可见医药行业的“弊病”。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进一趟医院就像是被扒了一层皮:不管有病没病,先做一套检查,排除一系列疾病,没病还好,要是发现了疾病,就会开一套药方出来,西药、中成药、外用药、内服药,通通来一套。这么做有道理吗?表面来看,这是为了患者健康着想,完全是可以说的过去的。但是,这一套流程下来,看病的“冗余”程度非常高,属实是过度医疗了,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精密的仪器,出点小问题本身就很正常,而过量用药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更关键的是,做的这些检查、开的这些药,花的不仅是患者的钱,更多的是医保的钱。为了医保控费,国家苦心经营,进行了多批次的集采和医保谈判,省下了不少钱。结果,又被医院用“过度医疗”的方式都给花出去了,那么,集采和医保谈判的作用就大大折扣了。国家要做改革,这一块也可能会被计入到医疗改革的范畴内。2021年医院医药总销售额达9011.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2%,在集采降价的压力下,2022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8%,如果医院“过度医疗”的现象也得到扼制,那么医院的销售额还会继续下降。
在医药板块整体不确定的情况下,市场开始寻找一些细分领域的确定性机会,比如中药和零售药店。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全方位、系统地构建了中药注册管理体系,进一步对中药研制相关要求进行细化,加强了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贯彻了对中药的一贯支持。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高度重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工作,这将会进一步促进药方外流。相对于医药行业整体的调整,中药和药店表现得更加强势。
而在一级市场,医药行业融资依然低迷。今年一月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累积发生34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8亿美元,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6%。一月医疗器械发生44起融资,融资总额2.71亿美元,环比下降58%。一级市场的低迷也反映了医药基本面的不乐观。
从估值层面看,以前的低估值也不再具有普遍性,在经历了一波反弹之后,医药个股已经开始了分化。医药生物整体的估值依然在平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下面,但是,如果我们看300医药,它的估值其实一直在均值位置震荡,300医药的成分股中已经有一部分公司的估值相当高了,比如恒瑞医药,PE分位数90%,爱尔眼科65%,片仔癀90%,云南白药62%,华东医药60%,通策医疗59%,沃森生物55%。相比较而言,港股更加便宜一些,药明康德的PE分位数只有8%,药明生物只有5%。但是药明系所在的CXO赛道有自身的问题,估值受到压制属于正常情况。所以,医药看似整体被低估,但是具体到个股上面其实已经合理,甚至有的已经是高估了。
尤其是再考虑到前面所说的集采、医疗改革等对药企业绩有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医药板块的估值更显得合理了。这种情况下,机构也不愿意大幅增仓医药板块。目前,公募基金和外资对医药整体的持仓仍然在低位。一切还要等到政策落地,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恒瑞医药(600276)$ $药明康德(02359)$ $药明生物(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