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为企业社会注入信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本期嘉宾: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监、资本市场事业部负责人 元勋
核心观点:
·预计2023年全球通胀仍将保持高位,主要央行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紧缩立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持续的财政政策积极对冲。
·国内经济处于缓慢弱复苏过程中,经济增长更需倚仗内循环。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尤为关键;
·2023年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财政、货币政策仍需发力稳增长,结构性货币工具依然是宽信用发力的重点;
·央行可能进一步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向市场利率靠拢,资金利率中枢维持在低位,债市的风险可控;
·2023年是A股市场布局之年;指增和量化选股策略的私募基金会脱颖而出;商品期货市场中贵金属与黑色金属将有不俗的表现;
·风险偏好者可参与A股市场,择机配置消费、医药、科创等领域的优质公司,低风险偏好者,关注“固收+”混合类产品;
·2023年“保交楼”为民生底线,“不走老路”是风险底线;房企投资意愿和信心很难快速修复;
·消费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5.5%左右;
·在国内老龄化的趋势下,医疗行业是值得长期关注的优质成长赛道。
以下为对话全文:
2023全球通胀水平持续保持高位,经济复苏更具挑战性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全球经济?
元勋: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高企的通胀水平、激增的地缘政治风险和日益加剧的经济衰退压力,同时主要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鹰派立场使流动性不断收紧,令全球经济复苏之路更具挑战。
全球通胀水平在2022年末已到达顶峰,预计2023年仍将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主要央行仍将保持货币政策紧缩立场,以遏制通胀上行,进而导致购买力下降和失业率问题。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阻力和地缘政治风险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担心经济步入衰退。同时,各国政府也意识到衰退风险,持续的财政政策支持将对经济下行风险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
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为缓慢弱复苏,经济增长更需倚仗内循环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的中国经济?
元勋:中国经济目前主要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预期转弱、信心不足。预期偏弱往往使居民不敢花钱、企业不敢投资,经济内生需求偏弱。最新央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城镇储户未来就业预期指数继续下滑,而选择“更多消费占比”亦处于近年来偏低水平。
第二是脉冲式疫情或将冲击供给。全球奥密克戎不同毒株混杂交错,且其免疫逃逸能力较强,人群感染后防护效力多在3-6个月后下降,意味着疫情新增感染人数一年内可能出现1-2次波峰。因此,疫情可能阶段性冲击供给,尤其会对物流运输、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生影响。
第三是需求面临结构性收缩。需求的显性压力在于海外发达经济体放缓引致的外需回落、国内制造业投资或已进入下行周期。尽管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在政策优化下有望回温,但其恢复高度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能否对冲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的放缓有待观察。
对于2023年的中国经济来说,预计是较为缓慢的弱复苏过程,经济增长更需倚仗内循环。各分项中:出口面临海外需求下滑的不利影响,重点在于中国市场份额能否稳中有升。国内消费增速有望在防疫政策优化与2022年的低基数下提升,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回升需要时间,仅靠市场化力量2023年国内消费恢复的高度或有限。因此,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尤为关键:房地产投资企稳有待政策持续发力、且较快落地见效;基建投资维持较高增速需重点解决后续资金问题;制造业投资内生动能趋降,避免增速较快下滑需寻找并扩大其中的结构性支撑因素。
2023年结构性货币工具依然是宽信用发力的重点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
元勋:大基调上,接下来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财政、货币政策仍需要发力稳增长,今年结构性货币工具预计依然是宽信用发力的重点。
首先,现有再贷款工具有望继续延期或增加规模。作为经济转型的新动能,绿色转型和科技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仍需要金融政策的长期支持。
其次,结构性工具覆盖领域仍有充足的扩张空间。对于进一步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央行在二季度货政报告也已提到,要抓紧时间窗口?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入实体经济转型重点领域,包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等。
同时,政策性银行或将继续发挥?准财政功能。经济稳增长压力下,明年财政政策仍需要积极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稳企业稳就业、扩大内需等。但财政本身直接发力实际上受赤字率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制约,那么相比之下,政策性银行具有不受预算硬约束的优势,或将继续发挥对财政的重要辅助作用。
资金利率中枢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位,债市风险可控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债市的走向?
元勋:中长期我国经济增长中枢下行趋势可能较为确定。2023年社融增速可能温和修复,但出现大幅度上升的概率不大,基本面可能并非债市的核心矛盾。政府加杠杆为重点,需要央行“降成本”配合,通胀与汇率贬值或难以成为流动性的核心制约。资金堰塞湖和资产荒大概率持续,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和“金融机构负债成本”是政策阻力最小的方向,银行间资金利率低于政策利率可能成为常态,央行可能进一步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向市场利率靠拢。资金利率中枢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在低位,债市的风险可控。从节奏上看,可能需要注意2023年1季度末与2季度稳增长政策加码与经济修复给债券市场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
2023是A股市场布局之年,过程亦或一波三折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各类资产展望?
元勋:股票方面:市场仍将面临“全球高通胀”、“全球衰退风险骤升”、“信用债务风险”、“中美贸易稳定性仍较脆弱”等风险,但综合房地产(库兹涅茨)周期、设备更新朱格拉周期及库存周期分析,三周期叠加下行或呈趋缓趋势,预判2023年为转变之年,经济将开启弱复苏趋势,A股市场也将成为布局之年,过程亦或一波三折。
私募基金和商品方面:股票多头策略是2023年最令人期待的策略,关注指增和量化选股策略。相对价值策略酌情配置,在A股市场反弹行情下,相对价值策略在Alpha获取方面优势较弱,对冲端股指期货转为轻度贴水,成本端压力依旧较小。管理期货策略在2023年建议谨慎配置。各品种表现持续分化,贵金属与黑色金属有机会,能源化工与农产品继续看空。美联储加息见顶,全球风险偏好回暖,需警惕市场转向衰退逻辑,将会使商品市场呈现一定的波折。
A股择机配置消费、医药、科创等领域的优质公司
金融界:请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给出的建议是什么?
元勋: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A股市场的投资机遇,整体估值处于中低位、公司盈利将随着经济复苏逐步改善,择机配置消费、医药、科创等领域的优质公司,将会有不俗的收益;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固收+”混合类产品,债券资产的票息收入打底,以及在较宽松的银行间流动性环境下债券出现大幅下跌的风险较低,然后利用可转债、股票、偏股型基金等高波动资产博取高收益。
房地产销售难见反弹,房企拿地仍将谨慎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2023年楼市能找回信心吗?
元勋:2023年,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极为特殊的一年。2023年房地产政策会有两个底线——“保交楼”的民生底线,以及“不走老路”的风险底线。在两个底线的约束下,房地产政策的重心大概率会落在供给端的存量项目建设以及保障优质主体之上,而对需求端的刺激更多会是温和、精准的因城施策,房地产销售有望企稳,但难见大幅反弹。
在缺少需求侧强劲复苏,同时刚刚经历房地产市场风险暴露的情况下,2023年房企的投资意愿和信心可能不会出现快速的修复,有限的资金预计将更多向施工端而非拿地端倾斜,房企拿地可能会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滑的情况。
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韧性和活力,全年经济增速预期5.5%左右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2023抱有怎样的期待?
元勋:2023年是疫情之后经济稳步复苏、市场主体信心缓慢修复的一年。随着疫情影响淡化,在“稳增长政策”的保驾护航下,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增速逐步上修。2023年,经济增长的动能更加地均衡;消费将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体现。与此同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也会进一步的巩固。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5.5%左右。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韧性和活力,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消费与出行、医药生物、科创领域是2023年热门赛道
金融界:2023年有哪些热门赛道?
元勋:首先、消费与出行链领域,受疫情影响,当前经济基本面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大消费板块整体表现较差,但近期随着各地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市场情绪边际好转。中长期看,经济面的企稳回升仍是大消费板块好转的根本逻辑,2022年下半年随着实体经济好转、企业经营利润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在业绩企稳和估值修复共振下,大消费板块将迎来全面回升。
第二、医药生物领域,2022年1月-2022年4月受海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医药板块持续下跌,估值回落。当前医药行业相关政策趋于缓和,投资者悲观预期已经充分反应,市场迎来阶段性反弹。展望后市,医药行业相关政策趋于缓和,且市场对集采政策已有充分预期,在国内老龄化的趋势下,医药行业需求确定性加强,因此从长期看医疗行业仍然是值得长期关注的优质成长赛道,板块有望估值抬升,当前在政策边际缓和下迎来配置良机。
第三,科创领域。当前我们面临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问题。国有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强大融资能力、政策执行力,在我国迈向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发挥改革主力军作用关注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的国有控股企业。如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