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遵循“劳动力市场情况—失业率—工资增速变化—核心(服务)通胀—美联储议息”链条,我们发现美国通胀韧性不可小觑,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但不会结束,今年上半年加息次数和最终利率状态都有可能超出市场现在的预期。工资增速将决定高利率状态持续的时间。
春节前后出炉的美国经济数据包括就业数据等,给市场交易美国经济衰退逻辑带来了短期扰动,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能改变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金融市场投资仍在交易美国经济衰退,而且对经济预期并没有改善的迹象。商品交易的角度也给出了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
加息对经济复苏的抑制作用是非线性增加的,且加息对企业部门和制造业的影响快于对居民部门和服务业的影响。随着加息影响的逐步呈现,美国经济的韧性大概率会被削弱。市场短期交易经济韧性,长期回归衰退交易。
假设全球流动性紧缩周期在2023年Q2左右结束,商品价格的拐点应该出现在2023年Q4附近,甚至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时,商品价格或还有最后一波下跌。毕竟商品价格在不断计入预期变化的扰动,而引发预期变化的因素来自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的改变:“通胀韧性+经济韧性—加息预期升温—利率高位—增加经济硬着陆风险—降息可期”。
正文:
1. 美联储加息预期将继续升温
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变化左右了美国通胀水平下降的速度,进而影响美联储议息决议。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工资增长变化与失业率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工资增长与失业率变化基本同步;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失业率甚至成为工资增长变化的领先指标,即工资变化具有更强的粘性,我们可以通过跟着劳动力市场情况来预判工资增速变化情况。而在美国经济社会, “工资-成本”螺旋上升始终是推动通胀水平和通胀预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可持续的通胀。尤其是核心通胀和核心服务通胀与工资增速变化高度相关,短期内,工资决定了核心服务通胀。从本轮加息周期中美联储的表态来看,美联储议息决议尤为重视核心通胀的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劳动力市场情况—失业率—工资增速变化—核心(服务)通胀—美联储议息”这个链条,可以帮助我们预判美联储加息的节奏。
疫情爆发后美国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是不能通过需求端的货币政策来有效影响的,也将导致通胀韧性。美国劳工局公布1月美国失业率3.4%,市场预期3.6%,连续三个月下行,创50多年来历史新低。因此我们观察到工资增速仍处于高位水平。从高频数据比如每周申请失业金的人数来看,初次申领失业金人数显著减少,持续申领失业金人数也较稳定。更重要的是,疫情爆发之后美国就业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劳动力就业意愿降低,使得美国职位空缺率显著高于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这或是失业率降低且工资增速上升,而申领失业金人数未显著增加的原因。这种劳动力市场变化是短期内通过需求端的货币政策(加息缩表)无法有效影响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在超强加息预期下,职位空缺率依然奇高。
因此,通胀韧性不可小觑,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但不会结束,今年上半年加息次数和最终利率状态都有可能超出市场现在的预期。工资增速将决定高利率状态持续的时间。从当前工资增速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来看,2023年美联储降息的可能偏低,相反,在2023年上半年加息3次,累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逐渐上升。美国债券收益率曲线的表现,也给出了金融市场对中长期通胀预期在2%以上居高不下的反应,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美联储官员们对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持续时间以及长期通胀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2. 短期交易经济韧性,长期回归衰退交易
对于一个大中型经济体而言,房地产市场走向是判断未来该经济体冷热的有效风向标。从美国房地产市场表现与经济增速的关系来看亦如是。以美国成屋销售变化为例,成屋销售变化领先GDP增速变化大约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本轮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大约从2021年年中开始,以此推算2023年一季度或2023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迹象会更加明显。
春节前后出炉的美国经济数据包括就业数据等,给市场交易美国经济衰退逻辑带来了短期扰动,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能改变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近日公布的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内容,可看作是“官方”宣示了对2023年经济衰退的担忧。一些与会者认为2023年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上升。会议纪要罕见提示了美股估值过高的风险,资产估值压力依然显著,住宅和商业地产市场的估值指标仍然很高,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仍然高于往常水平。这也是美国PMI超预期表现,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并未降温的重要原因。
从金融市场定价来看,美债长短期收益率倒挂,两者之差已经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说明金融市场投资仍在交易美国经济衰退,而且对经济预期并没有改善的迹象。从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反应来看,以金银价之比来看,近来上升势头显著,且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黄金多头持仓量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不明,避险保值的意愿。这些从商品交易的角度给出了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
从美国国内经济现象来看,美国经济韧性强的关键证据无外乎于PMI数据超预期,GDP数据超预期。细看PMI数据,PMI分项出现分化:制造业PMI继续下降并处于收缩区间;制造业就业指数略微下降,但仍处于扩张区间;服务业PMI上升,进入扩张区间。由此看出,居民部门和服务业表现较好,支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韧性的判断,这也是美国GDP数据超预期表现的重要原因。但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恢复速度来看,自2022年6月反弹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仅恢复至2022年年初水平,恢复速度慢于早前其下跌的速度。此外,我们多次强调,加息对经济复苏的抑制作用是非线性增加的,且加息对企业部门和制造业的影响快于对居民部门和服务业的影响。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全球贸易经济萎缩,对作为贸易大国的美国经济形成了拖累。因此,随着加息影响的逐步呈现,美国经济的韧性大概率会被削弱。
3. 金融环境和经济增速放缓压制商品价格反弹
随着全球金融周期缩短,大宗商品价格受到金融条件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且响应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期在不断前移,商品周期滞后于全球货币周期的时间差大约半年。前一个时期,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多类大宗商品价格开启反弹;但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反弹,前期表现强势的贵金属,领跌所有资产。
结合前文的分析,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美国国内利率是上升的,这将继续压制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假设全球流动性紧缩周期在2023年Q2左右结束,商品价格的拐点应该出现在2023年Q4附近,甚至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时,商品价格还有最后一波下跌。毕竟商品价格在不断计入预期变化的扰动,而引发预期变化的因素来自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的改变:“通胀韧性+经济韧性—加息预期升温—利率高位—增加经济硬着陆风险—降息可期”。
从需求侧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长期的压制。即使欧美经济存在“软着陆”的可能,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是不争的事实。OECD综合领先指标见顶后仍处于下行通道;欧央行为应对高通胀,继续强势加息50个基点是大概率事件,高利率状态将抑制经济复苏的高度。
作者:上海钢联 黑色产业研究服务部 研究员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