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为企业社会注入信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本期嘉宾: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
核心观点:
◎2023年,“通胀”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大变量,仍可能会对全球政策和资产构成重大影响;
◎财政、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协调配合,预计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提升很有限,主要依赖政策性银行、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特别国债等广义财政来发力;
◎货币政策方面,总量宽松空间有限,逆回购、MLF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5年LPR和房贷利率或进一步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有降息空间;
◎2023年可以偏乐观看待权益资产。结构上,可以关注港股、互联网、医药、核心地产资产、疫情缓解等领域的机会;
◎考虑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需要,房贷利率有下调的需求。这其中不仅仅是针对增量房贷,存量房贷利率的调降也已经时机成熟,否则居民提前还房贷的趋势还会延续。
以下为对话全文:
金融界:您认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梁中华:刚刚过去的2022年,“通胀”已经对全球宏观政策和大类资产构成了重要影响。因为通胀,美联储从2022年3月开始了加息步伐,美元流动性的收紧冲击全球股债、商品、资本流动和汇率;因为通胀,欧洲央行搁置经济下行的压力,果断选择了大幅加息;因为通胀,日本央行YCC政策也出现了松动,对日本股债、汇率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望2023年,“通胀”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大变量,仍可能会对全球政策和资产构成重大影响。如果美国通胀压力快速消退,美元流动性的拐点会到来,2022年受美元流动性冲击的一些大类资产的走势会出现反转;如果欧洲通胀不降温,欧洲的高利率、低增长势必会增大其债务风险;如果日本的通胀居高不下,日本央行在2023年有进一步松动、甚至放弃YCC的风险,而这对日本股债、日元汇率和全球金融机构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的中国经济?
梁中华:一方面,海外通胀压力导致货币收紧,高利率压制需求,主要经济体PMI指数均有明显回落,海外需求或延续降温趋势,出口短期仍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2018年之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底层资产提供的回报率下降,金融产品的收益也下降,而风险却在不断暴露。
展望2023年,预计2023年GDP增长目标或在5%左右,宏观政策或更加积极稳增长。方式上不再是通过地产和基建强刺激去拉动经济,而是注重改革、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一是重点扩内需,消费优先。二是预计基建投资增速或继续小幅回升至10%附近,但整体上重点投资高质量的基建项目。此外,房地产不强刺激需求,而是保住优质供给。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 2023 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梁中华:可以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预判。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这意味着消费或是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投资方面,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强调带动全社会投资,聚焦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此外,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发力点?
梁中华:财政政策方面,今年或适度加大扩张力度,在财政支出强度上、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比如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我们认为财政、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协调配合,预计2023年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提升很有限,主要依赖政策性银行、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特别国债等广义财政来发力。
货币政策方面,总量宽松空间有限,逆回购、MLF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5年LPR和房贷利率或进一步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有降息空间。我们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是未来宽信用的重点,将会定向支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以期待,未来可能继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规模的扩大、期限的延长、种类的扩展、利率的调降等。
金融界: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梁中华:从资产估值来说,我国权益资产估值处于低位。 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一些政策,已经提前大幅度释放了核心资产的风险。接下来,政策更加偏重稳增长,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开放, 2023年可以偏乐观看待权益资产。结构上,可以关注港股、互联网、医药、核心地产资产、疫情缓解等领域的机会。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2023 年楼市能找回信心吗?
梁中华:地产短期仍偏弱。截至2022年12月的数据,房地产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仍然为-27.5%,投资当月同比增速-12.7%。根据最新的1、2月房地产销售高频数据,边际改善仍然较小。地产要见底需要看到两个条件:大城市政策明显放松,小城市房价回归理性水平。
展望2023年,考虑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房贷利率有下调的需求。这不仅仅是针对增量房贷,存量房贷利率的明显调降,也已经时机成熟,否则居民提前还房贷的趋势还会延续。房地产需求端是调整之前限制的政策,释放有效需求。在供给端,关键是解救优质供给,而其它供给还是面临出清风险。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 2023 抱有怎样的期待?
梁中华:今年开年以来,我国经济走出谷底。近期来看,全国和大部分省市的出行和消费数据持续回升。考虑到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我们预计经济复苏的步伐或将加快。政策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认为,新时代面临的外部环境很复杂,面对百年未有变局,不会为了纯粹的短期经济数字,再去通过地产和基建强刺激去拉动经济。政策重心不是大规模强刺激政策,而是注重改革、提振信心、激发活力。
金融界:请您推荐一本您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书籍?
梁中华:近期我推荐书籍《置身事内》,是复旦大学兰小欢老师的著作。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去年疫情多地频发对经济增长形成扰动,如何破解地方财政困局备受关注。《置身事内》这本书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有助于读者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对未来地方财政的改革方向形成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