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月15日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15日上午10时就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表示,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承担了任务量最大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调查工作,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类房屋建筑的摸底调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首先是制定统一规则,确保步调一致。我们编制了全国统一的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导则,制定了数据处理方案、业务流程指南、质量控制细则、质量审核办法、质检核查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开发了全国统一的调查软件,制备了统一的调查底图,确保了全国工作步调一致、标准一致。
其次是强化技术保障,开展全员培训。我们组建了部级技术专家组,全天候24小时提供技术指导。各地住建部门充分发挥当地专家作用,共同建立了技术保障体系。在培训方面,部级专家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培训人数累计达23万人,各地对所有参加调查人员的培训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全覆盖。
三是层层压实责任,严控数据质量。我们建立了县市省部四级质检核查制度,逐级对数据质量负责,建立了在线巡检制度,数百名巡检员和巡检专家以远程方式对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抽查,对于有问题的提出警示,发出提示警示单2000多份。此外,还在软件系统里设置了多种异常指标提示警示功能,确保调查质量。
四是深入组织动员,加强指挥调度。刚才郑秘书长讲了,全国500多万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就动员了260多万人,努力克服天气恶劣、交通不便、疫情反复带来的各种困难,一栋一栋地把每一栋房屋的数据“跑”了出来,对每一栋都进行了调查。高峰时期,在我们系统后台可以看到,有40多万人同时在线填报数据。部普查工作专班也是挂图作战,定期调度、跟踪督导,确保“全国一盘棋”。
全国这么大范围的调查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这次普查核心目标就是要掌握各类承灾体的基本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这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对于进门入户采集数据的调查人员给予了充分配合。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今年1月份,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倪虹部长在工作报告中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数据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们以普查数据为“底板”,深化“数字住建”建设,推进全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和发展。
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国务院普查办的统一部署,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数据为核心,推进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库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将用好普查数据,大力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
目前,房屋普查数据已经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举个例子,在去年国务院部署的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依托普查系统开发了自建房排查信息归集系统,将排查信息与普查信息、位置图斑挂接绑定,并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印证和补充,与以往的逐级汇总、层层上报的方式相比,这次实现了信息落图定位、全过程可追溯,是普查数据应用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个模式,我想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广泛地推广,真正做到可复制可推广。
下一步,我们也要积极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用好来之不易的数据成果。我们相信,有了普查数据成果做支撑,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会更高,人民群众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数字化体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