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报告的开局之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仍较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 年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为企业社会注入信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本期嘉宾: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灝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灝
核心观点:
全球经济的参与者对于经济前景依然过分乐观,低估了经济下滑的速度和渐行渐近的市场震波;
美联储持续货币收紧将不断压缩其国内的需求,2023年中国进出口将迎来巨额的贸易逆差;
面对疫情达峰和信心低迷的挑战,消费需求复苏仍需一段时间,预计需要半年时间方能重回疫情前水平;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和城镇化进程的变化,房地产现在已经进入存量博弈;
在2023年稳增长的导向之下,债务规模预计将明显增长,地区间债务压力差异将进一步凸显;
2023年内需的释放,将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
力度空前的政策生效尚需时日,复苏之路并非坦途,消费需求和房地产回暖亦非朝夕之功。
以下为对话全文:
美国和全球经济短周期加速下行
金融界:您认为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洪灝:首先是美联储方面,尽管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在2023年1季度加息完成,并根据美国经济和失业的情况于 2023 年下半年启动减息,但该预期过于乐观。这一乐观预期使得美股目前并未得到充分回调,风险依然如影随形。美国维持鹰派策略的时间,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久,这是2023年需主要考虑的风险点之一。而美国通胀的黏性和中国经济修复对大宗商品、能源需求的提振,也会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构成掣肘,难以轻易转向。中美货币政策取向的交错期很可能是海外市场的一个动荡期。
其次是中美经济周期相互依存,东鸣西应,鉴于中国经济短周期领先一至两个季度,因此未来一至两个季度,全球和美国的经济周期仍会加速下行,而这一不确定性尚未充分反映在美股市场里。换言之,全球经济的参与者对于经济前景依然过分乐观,低估了经济下滑的速度和渐行渐近的市场震波。而美国的宏观波动性也将通过汇率、大宗、股票和债券外溢至中国乃至全球市场。
另外,从通胀上来看,随着欧洲能源价格和海运费用开始回落,欧洲通胀开始有所收敛,供应链瓶颈得到改善,同时能源危机通过各方的努力也有所缓解。而最新公布的12月CPI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美国通胀见顶放缓的趋势。但通胀的回落预示着需求的减退,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将承压。
经济复苏之路绝非坦途
金融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的中国经济?
洪灝:中国将一波三折、循序渐进地重启,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在政策支持下缓慢复苏,而美国将在2023年步入衰退,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2023年展望的基准情景,而这也是2023年经济和市场面临的三大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不确定性的改善都会提高我们的基准情景收益率。
目前我们确乎看到了一些积极的改善信号:中国已经大刀阔斧地开放重启,房地产“三支箭”利箭齐发。这使得笼罩于市场之上的不确定性有所消散,2023年中国的经济前景也有所明朗。
但需要明确的是复苏之路绝非坦途,尽管开放重启的速度超乎想象,但面对疫情达峰和信心低迷的挑战,消费需求复苏仍需一段时间,预计需要半年时间方能重回疫情前的水平;而消费大幅复苏的前提取决于房地产的复苏,尽管目前政策支持力度相当大,但相较于2014年房地产耗费一整年时间修复的行情,眼下房地产面临的历史性挑战更为严峻,这也使得我们对复苏所需的时间不容低估。
而从更长期的维度审视,房地产和中国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和城镇化进程的变化,房地产现在已经进入存量博弈。这也是中国经济需要直面的挑战。
同时,疫情以来托底中国经济的最大助力——出口,随着内外需双双回落,于2022年10月同比增速(以美元计价)29个月以来首现负增长。2023年在海外衰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内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用我们的经济周期理论来审视,每七年一轮的中国出口中周期已于2022年初见顶并开始放缓,这一更为长期的下行趋势也是需要直面的挑战。而从中美需求的相对强弱来审视,随着中国重启,内需复苏虽非一日之功,但方向一定是上行的,进而带动进口回升;同时央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对内需的扩张形成助力。与之相对的是,美联储持续货币收紧将不断压缩其国内的需求,由此2023年中国进出口将迎来巨额的贸易逆差。
金融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 2023 年我国经济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洪灝:2023年内需的释放,将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
中央国债规模应加大发行空间
金融界: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发力点?
洪灝:我们相信中国央行将继续宽松,为内需的复苏提供一臂之力。但流动性的扩张将是结构性、有针对性的,而非一揽子的全面宽松。同时进一步的降息降准,叠加抵押补充贷款的进一步放量和对房地产行业的有力支持应都可期。宏观杠杆率将上升。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量化宽松。
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力,特别是围绕提振消费、吸引外资提供政策助力。同时针对目前压制内需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提供支持;并通过更加精准的税收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稳定收入预期,激发内需活力。
但需注意的是,在2023年稳增长的导向之下,债务规模预计将明显增长,地区间债务压力差异将进一步凸显。中央需利用转移支付提供支持,同时地方专项债规模适度增长,中央国债规模也应加大发行空间。
资本市场后期依然存在再度震荡下探可能
金融界:2023 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洪灝:我们专有的资产配置模型——股债收益率EYBY模型显示中国的在岸和离岸市场均于底部显示出吸引力。尽管尚不确定是否是最低点,但市场的机会是远远大于风险的。无论是中国与全球经济周期的关系、央行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托底,以及估值的周期,都显示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回暖在即,所有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类别都应有所表现。
同时,美元长周期终现见顶之势,其长期走势开始掉头向下,也预示着以人民币、大宗商品、能源、周期性和成长型板块为代表的中国相关资产类别均将迎来峰回路转的行情。
我们相信周期性、成长型股票将更胜一筹。以CPI和PPI缺口来衡量的利润率周期显示中国利润率周期正在扩张,而利润率周期恰恰与周期性和成长型板块的相对回报息息相关(前者领先周期性和成长型板块的相对表现约四至六个月)。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触底修复,以工业、材料、可选消费、房地产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周期性板块应该会跑赢大盘。或者其弱势表现理应有所收敛改善。与之相类似的,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其估值修复方兴未艾。2022年11月中概股、恒生科技指数以及恒指的亮眼行情就是最佳力证。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于2023年的修复,其过程不会一马平川。修复的态势取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外资对中国信心的重拾以及美国市场和经济的干扰。当前上证走势与 2013-2014 年接近,以史为鉴,未来三至六个月里股市的走势依然会反复曲折,目前市场在底部反弹过程中,但后期依然存在再度震荡下探的可能。
房地产已进入存量博弈,复苏绝非一日之功
金融界:请您展望一下 2023 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2023 年楼市能找回信心吗?
洪灝: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在政策支持下缓慢复苏,是我们2023年展望的基准情景的三大要素之一。
2022年对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是如蹈水火的一年。以史为鉴,目前中国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境况与2013-2014年相比更为堪忧(而两个时期市场的走势也颇为相似),彼时,由于2013年对房地产投机风潮采取限制措施,2014年房地产销售依然耗费整整一年时间消化库存,恢复元气。
鉴于2014年房地产市场需要一整年时间修复,那么目前处于历史性底部的房地产开发资金和商品房销售的境况意味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相当时间实现复苏,而房地产复苏绝非一日之功,缓慢复苏的概率是4/5。
诚然,近期房地产“三支箭”利箭齐发,政策托底力度不言而喻。但需要指出的是,政策的生效尚需时日,同时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所依仗的远不止几次降准和降息以及一家政策性银行的扩表,因此2023年政策大力支持之外,房地产复苏依然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信心逐步修复的过程,亦是以房地产投资周期衡量的中国经济短周期最终越过其拐点的过程。目前经济短周期正临近转折点,但不代表会马上反转,仍需一剂催化因素的助力在2023年里以开启新一轮周期。
尽管从中长期维度审视,由于房地产已变成存量博弈,房地产重回2016年之前的黄金时代、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但若以未来12个月为期间判断,城镇化进程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存,房地产依然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暂的恢复期。
金融界:新的一年,一切会变好吗?我们该对 2023 抱有怎样的期待?
洪灝:总的来说,2023年大概率应该会比2022年要好。无论是上述我们探讨的中国经济短周期的寻底,市场估值(尤其是股票估值)的周期性修复、利润率周期的扩张、中国超预期的重启,以及央行货币宽松、房地产托底政策等等,诸如此类,都支持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和经济走势抱持期待。
金融界:请用几句话回顾2022并展望2023年的中国经济,以及您对投资者的建议。
洪灝:回望2022年,中国经济在疫情复炽、房地产深度调整、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海外历史性通胀以及美联储鹰派加息的内外重重阴霾下趔趄前行,引无数投资者尽折腰。
展望2023年,“转折”理应成为新一年的题中应有之义。内需的释放将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随着以房地产投资周期衡量的中国经济短周期正接近其拐点,周期见底修复、中国资本市场回暖的机遇蓄势待发。
但需要明确的是,力度空前的政策生效尚需时日,复苏之路并非坦途,消费需求和房地产回暖亦非朝夕之功。市场寻底修复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性和心智,需要谨慎行事,顺势而为。我们要把握的是浩荡奔涌的时代波涛,而非一时起伏的浪花。面对近在咫尺、目之所及的浪花,往往会令人产生直面巨浪惊涛的错觉,然而后者必须置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进行审视考量。愿大家都能于市场纷乱的噪音中保持定力,穿云破雾,踏浪前行。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