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信证券: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抓手落在新基建和促消费

2023-01-15 15:25:01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7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根据我们对感染高峰时间段对全国生产和消费冲击的评估,预计其冲击较大程度集中在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有望好于去年四季度。金融和通胀数据也显示经济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国内地方两会密集召开部署新一年工作,截至1月15日,27省披露了经济增速等目标。从工作内容来看,新基建和促消费是各省工作中的新增重点,此外房地产政策也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支持方向。地方

  根据我们对感染高峰时间段对全国生产和消费冲击的评估,预计其冲击较大程度集中在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有望好于去年四季度。金融和通胀数据也显示经济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国内地方两会密集召开部署新一年工作,截至1月15日,27省披露了经济增速等目标。从工作内容来看,新基建和促消费是各省工作中的新增重点,此外房地产政策也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支持方向。地方两会充分体现了落实“地方敢闯”的中央经济会议部署,这也意味着全国2023年的最终经济表现可能会好于预期目标。海外方面,2022年12月通胀继续回落,CPI环比转负,各项读数均符合市场预期,距离联储对于通胀“令人信服地下降”的标准更近一步。联储加息步伐进一步放缓至25bps概率较大,未来市场走势或将在通胀回落和就业紧俏之间博弈波动。

  ▍地方两会密集召开,27省披露经济增速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部署。

  1月11日至15日期间,各省人大会密集开幕,审议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速目标和产业布局。具体来看:

  1)各省GDP目标设置相对稳健,实际工作成果可能超出预期。截至1月15日,30省召开人大会,按各省官网共有27省披露了经济增速等目标,18省较2022年目标降低,5省持平,4省提高。各省在设置GDP目标时相对稳健,考虑到基数效应和较高的宏观政策力度,今年各地GDP目标的完成度应该更高。此外,我们认为3月5日全国人大会召开时提出的全国经济增速目标为5.0%左右。

  2)2023年,上海、广东、北京提出的经济增速目标分别为5.5%以上、5.0%以上、4.5%以上。考虑到上海2022年前3季度经济增速仅-1.4%、北京预计2022年实现正增长的表述,我们预计2023年“以上”的要求会带来更好的实际结果。GDP增速目标设置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是海南(9.5%)、西藏(8%)、江西(7%)、新疆(7%)、宁夏(6.5%),这些中、西部省份还处在较快的经济增长阶段。目前,有20省披露了投资增速目标,海南(12%)、新疆(11%)计划增长较快,内蒙、辽宁、重庆、宁夏、安徽、湖北、重庆均计划增长10%。

  3)新基建和促消费是各省工作中的新增重点,此外房地产政策也是各地政府的重点支持方向。

  ▍经济活动快速恢复中,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

  2022年12月社融增速比上月下滑0.4个百分点,9.6%的同比增速是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居民信贷仍然偏弱,继续受到地产销售偏弱和疫情对经济的拖累。12月核心CPI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低迷,出现小幅回升。金融和通胀数据均显示12月可能内需表现最差的状态。后续随着国内多地度过感染人数高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开始进一步减弱,预计2023年1月春节期间核心CPI将取得更大幅度的修复。信贷和社融数据预计也将伴随积极的货币政策发力和需求的回暖逐步改善。

  Wind高频数据显示,全国一线、二线等城市的地铁客运量上周持续快速恢复,周度环比增速为10%-25%。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拥堵延时指数出现了显著的修复,尤其是北京由于不限行的原因拥堵程度已经高于快速感染前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也是春运高峰时期,大城市的拥堵程度由于居民返乡过年可能在未来两周中不会明显修复,例如广州和深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放缓。但可以进一步观察返乡客流及相关消费数据。

  总体来看,根据我们对感染高峰时间段对全国生产和消费冲击的评估,预计其冲击较大程度集中在去年四季度,因此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有望好于去年四季度。

  ▍美国通胀环比转负,加息步伐或将再度放缓。

  美国2022年12月通胀继续回落,CPI环比转负,各项读数均符合市场预期,可能距离联储对于通胀“令人信服地下降”的标准更近一步。住宅项依然是通胀的最主要贡献项,核心服务价格存在黏性。预计通胀读数短期将在非核心项价格带动下继续回落,联储加息步伐进一步放缓至25bps概率较大,未来市场走势或将在通胀回落和就业紧俏之间博弈波动。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