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利差是信用债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利差数据库巡礼的第二篇,我们详细梳理了2015年以来全国性银行、城商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存量债券(不含同业存单)的信用利差情况和全国各省(市、区)城商行的区域利差情况,并构建了法人类型/地区-债项级别-债券期限的三维结构用于统计利差走势。
一、金融债上周信用利差变化
上周城商行信用利差走阔,其他法人主体利差收窄。上周,全国性银行、城商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信用利差中位数分别为80.1BP、133.6BP、77.9BP和144.5BP,周环比分别收窄4.1BP、走阔7.4BP、收窄2.9BP、收窄0.3BP。
多数区域城商行信用利差收窄。上周,全国有城商行利差数据的28个地区中,23个地区利差环比收窄,且有9个地区收窄10BP以上。福建、上海和贵州收窄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4.5BP、13.9BP和13.8BP。与此同时,河南、新疆和安徽城商行利差走阔幅度最大,分别达到5.9BP、2.2BP和0.7BP。从区域利差变化情况来看,机构赎回负反馈对银行“二永”债估值造成的冲击有所恢复。
从历史分位数来看,截至1月6日收盘,四类法人主体利差历史分位数目前均在60%以上。城商行和保险公司分别达到89%和99%。不同地区城商行的历史分位数则存在分化。11个地区城商行利差历史分位数在50%以内。其中,上海、贵州、福建、湖南和重庆历史分位数均在10%以内的较低水平。但是,仍有16个地区的城商行历史分位数在50%以上。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调整超预期,宏观经济走势超预期,数据提取和处理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