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信研究: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2022-12-13 17:02:1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9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核心观点   一、对于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义和定量标准体系。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统计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根据分析需要,各有自己的分类。   二、比对分类结果表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分类结果大体相同或相似。如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排名靠前的26个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核心观点

  一、对于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义和定量标准体系。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统计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根据分析需要,各有自己的分类。

  二、比对分类结果表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分类结果大体相同或相似。如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排名靠前的26个国家,基本上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名前26位重合,也与IMF的发达经济体基本一致。对于中等发达国家,可以将进入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门槛的50多个国家,扣除上述发达国家后,余下的27个国家基本可以视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参照对象。

  三、以27个中等发达国家为参照,我国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2049年实现现代化强国时,人均GDP将分别达到约2.6万和5.0万美元,是2021年1.26万美元的2倍和4倍左右,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5.3%和5.1%;人均GNI将分别达到约2.7万和5.3万美元,是2021年1.2万美元的2.3倍和4.4倍,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6.0%和5.5%。

  四、上述这些增速均是名义值,扣除通胀因素变成实际增速后,增速水平会相应下降。2012-2019年我国年均GDP平减指数值为2.1%,扣掉通胀因素,完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所需的人均GDP最低实际增速为3.2%,与2035年翻一番目标4.5%的最低实际GDP增速相比,明显偏低。因此,未来14年翻一番目标才是我国最强经济增速约束。

  五、建议2023年实际GDP增速目标定为5.0-5.5%左右。理由有三:一是2035年GDP总量翻一番目标有硬约束,前半期经济增速宜高不宜低。二是该目标值能兼顾2025年和2035年目标的实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要求人均GDP保持4.2-4.6%的最低年均增速,与2035年翻一番目标4.5%的最低增速基本接近。5.0-5.5%能满足2025和2035年目标的最低增速要求,又仍在潜在增速附近。三是剔除基数效应影响后,5.0-5.5%的目标并不高。预计2022年低基数将被动拉高2023年GDP增速1.5-2.0个百分点,扣除低基数影响后,2023年新增长只有3.0-4.0%,只稍高于2022年,并非不可完成。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已正式开启,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而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量的合理增长显然是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应有之义,那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合理增速下限应该是多少,2023年GDP增速目标不低于多少较为合适?本文对此作出初步探讨。

  一、不同国际组织对发达程度界定标准不一,但分类结果大体相同

  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义,也无统一的定量标准体系。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介于高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过渡型或中间型国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划分,几个大的国际组织根据分析需要,各有自己的分类,但并没有严格的数据标准或清晰的边界。

  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在WTO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享有特殊与差别待遇,但WTO并没有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没有定量标准。

  二是联合国统计司(UNSD)。为了统计方便,UNSD将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分为发达地区(developed regions)和发展中地区(developing regions),但这一分类并不是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的判断。

  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MF将全球国家或地区分为两个大的群体,即发达经济体(Advanced Economies)、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erging Market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并在每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WEO))附录部分或在其官网“常见问题回答”中列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名单。但正如IMF在2022年10月份的WEO中所言,这种分类并不是基于严格的经济或其他标准,而是通过提供一种合理有意义的数据组织方法来促进分析。目前发达经济体包括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37个国家和中国台湾省、香港、澳门地区(见表1)。

  四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UNDP首次发布“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该指数用以评估人类发展三大基本维度(即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以及体面的生活水平)所取得的平均成就。指数随后得到不断改进,2022年“人类发展指数”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健康长寿”(Health)——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衡量、“教育获得”(Education)——用预期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生活水平”(Standard of living)——用人均GNI(2017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衡量。三个指标综合后得到的“人类发展指数”,可以用来界定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如果HDI值超过0.8则为极高人类发展水平(very high human development),0.7-0.8为高人类发展水平(high human development),0.55-0.7为中等人类发展水平(medium human development),0.55以下为低人类发展水平(low human development)。2021年HDI超过0.8的国家和地区有66个,其中超过0.9的有28个(见表1)。

  五是世界银行。其最为世人熟知的是将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分为四大类,即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per capita)高低分为低收入(Low income)、中等偏下收入(Lower middle income)、中等偏上收入(Upper middle income)、高收入(High income)经济体,不同收入经济体都划定一个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上下限门槛值。但人均国民总收入上下限每年都在变化,是一个动态值,如2021年高收入经济体的最低门槛为13205美元,较2020年提高4.0%。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高收入国家或地区达到81个,其中主要国家有50个左右(见表1)。此外,世界银行每年也公布人均GDP数据,2021年上述四大类经济体人均GDP均值分别为750、2582、10836、47887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和IMF的分类结果,不难发现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按照世界银行人均GNI排名靠前的26个国家,基本上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HDI指数排名前26位重合,HDI指数值也都在0.9以上(只有卡塔尔、安道尔和意大利低于0.9),也与IMF的发达经济体基本一致(只有卡塔尔、阿联酋例外)。由于韩国于2021年7月被联合国贸发会正式认定为发达国家,因此可以将包括韩国在内的前24个国家视为发达国家(剔除了卡塔尔和安道尔)。余下27个人均GNI超过高收入门槛的国家(其中有23个国家的HDI指数均在0.8以上,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基本上可以视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参照对象。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翻一番目标,后者对增速的要求更高

  (一)实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最低名义GDP年均增速为5.3%

  根据2021年世界银行数据,表1中27个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NI 和人均GDP的中位数(各国水平差异大,为了避免受到极值的影响,采用中位数较为合适)分别为20140和20277美元,过去10年(2012-2021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1%和1.8%。如果未来14年仍保持这一平均增速,意味着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NI和人均GDP将达到26896和25960美元,分别是我国2021年人均GNI(11890美元)和人均GDP(12556)的2.3倍和2.1倍。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2021年水平的情况下,我国要在2035年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未来14年人均GNI和人均GDP最低增速需分别达到6.0%和5.3%以上(见图1-2)。如果考虑汇率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则增速要求将有所降低,即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我国目标的实现。

  除了中等发达国家目标外,根据二十大报告,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评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我们只参照排名靠后的27个国家,而在评估现代化强国水平时,我们将参照范围扩大到全体高收入国家,即把24个发达国家、卡塔尔、安道尔也囊括其中,取其中位数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参照标准。2021年数据显示,上述53个国家的人均GNI 和人均GDP中位数分别为31382和32490美元,过去10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9%和1.5%。如果保持这一均速,意味着2049年这些国家的人均GNI 和人均GDP将分别达到52774和49959美元,分别是2035年人均GNI和人均GDP的2.0倍和1.9倍,即到2049年较2035年再翻一番。为达到这一水平,在人民币汇率水平假定不变的情况下,未来28年我国年人均GNI 和人均GDP年均最低增速分别不能低于5.5%和5.1%(见图1-2)。

  综上,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实现现代化强国时,人均GDP将分别达到约2.6万、5.0万美元,是2021年1.26万美元的2倍和4倍左右,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5.3%和5.1%;人均GNI将分别达到约2.7万、5.3万美元,是2021年1.2万美元的2.3倍和4.4倍,最低年均名义增速不低于6.0%和5.5%。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二)实现2035年翻一番:最低实际GDP年均增速为4.5%

  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2035年我国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对应的最低年均名义和实际GDP增速均为4.73%;到2035年人均GNI 和人均GDP将从2020年的10530、10409美元分别提高到2035年的21062、20820美元。由于我国已经公布了2021年实际GDP规模和人均收入数据,因此计算基期可以往后挪至2021年。据此推算出未来14年实现2035年翻一番目标的最低增速要求,人均实际GDP增速和人均GNI增速分别为4.5%和4.2%(见图1-2)。

  (三)翻一番目标是未来14年的最强经济增速约束

  根据上文的分析,为实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未来14年人均GNI和人均GDP要分别达到6.0%和5.3%,但这些增速均是名义增速,如果扣除通胀因素,变成实际增速后,增速水平会相应下降。2012-2019年的年均GDP平减指数值为2.1%,如果假定未来14年仍保持2.1%的通胀水平,那么完成目标所需的人均GNI和人均GDP最低实际增速分别为3.8%和3.2%。这些增速与2035年翻一番需要最低4.5%的实际GDP增速相比,明显偏低。因此,对于我国未来14年最强的增速约束,是翻一番对应的年均实际GDP增长4.5%以上。只要实际增速超过4.5%,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自然能实现。

  三、建议2023年实际GDP增速目标定为5.0-5.5%左右

  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5.0-5.5%左右较为合适,理由有如下三点:

  (一)2035年GDP总量翻一番目标有硬约束

  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目标,要求2020-35年实际GDP年均最低增速为4.73%,2021-35年为4.5%。未来14年的经济增长,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潜在增速大概率会缓慢下降。因此,要使未来14年保持不低于4.5%的年均增速,一般而言要求前半期经济增速高一点,后半期增速可以低一点。也就是说,在未来14年中,前几年实际GDP增速应该较大幅度高于4.5%。

  但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到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整体增速水平偏低,已处于最低增速要求下方。如果2022年GDP增速为3.2%左右的话,2020-23年三年平均增速为4.5(见表2),低于翻一番要求4.73%的最低增速。因此,2023年经济增速适当提高一点是有必要的,毕竟“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0-5.5%较合适

  (二)能更好地兼顾2025年和2035年目标

  “十四五”末我国要“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根据世行数据,2021年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的最低门槛为13205美元,如果到2025年增速按照过去不同年限的平均增速测算,我国人均GNI或GDP要保持4.2-4.6%的平均增速水平。由于实际和名义增速基本相同,这要求未来4年我国实际GDP增速不应低于这个区间。

  完成2035年翻一番目标,根据上文分析,要求未来14年人均实际GDP的最低增速为4.5%,两个目标所要求的GDP最低增速基本接近或相当。因此,在设定2023年增长目标时,是可以兼顾2025年和2035年目标要求的。在早期阶段,增速宜高不宜低,以便在潜在增速较高时为未来经济减速预留出空间,当然也要充分考虑到疫情冲击后潜在增速有所下降等实际情况。总体看,5.0-5.5%目标增速略高于2025和2035年最低增速要求,但仍在潜在增速附近,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三)剔除基数效应影响后,5.0-5.5%的目标并不高

  5.0-5.5%的目标增速是否过高?实际上并不高。对2023年GDP增速目标的设定,2022年的低增速是一个不能绕开的事实。低基数的存在,会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会被动拉高2023年GDP增速水平。预计2022年低基数将被动拉高2023年GDP增速1.5-2.0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低基数的影响,那么2023年新增长只有3.0-4.0百分点,稍高于2022年,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二是如果2022年GDP增速为3.2%左右,即使设定为5.0-5.5%的增速目标,2022-23年两年平均增速也只有4.1-4.3%,低于2020-21年5.1%的两年平均增速,并不属于高增速。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