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去年,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问题比大多数经济学家想象的还要严重,据称至少损失了120亿美元。
中国审计署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去年70个地区虚增财政收入860亿余元,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00多起。
周一(6月26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去年54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认为存在稅务与海关组织财政收入不严格、规范不高、减稅降费政策未全面落实,以及人为调节收入规模、地方财政管理不严格等弊端。
该《报告》审计发现有70个地区以“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860亿余元;41个地区向亏损企业征收国有资本收益、征收过头稅费或直接乱罚款乱摊派等,违规组织财政收入77亿余元;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稅收或土地出让金等,共225亿余元。其次,违规新增隐性债务,审计发现,49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国有企业垫资建设等方式,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亿余元。
审计署还提到专项债券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其中20个地区透过虚报项目收入、低估成本等,把项目“包装”成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借此发行专项债券近200亿元;5个地区把约50亿元资金投向景观工程、商业性项目等禁止类领域;47个地区违规挪用157亿余元;5个地区虚报33个专项债券项目支出进度等。
财经评论人士蔡慎坤周二评论称:“审计署长期以来由中央一把手控制,该机构是贯彻一把手的意思,各地审计署也是。它发现的问题,也都是即将开展反腐的那些问题,就是对原有他们不满意的一些部门或机构,进行反腐,就通过审计署来进行,审计署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中纪委的经济审计角色。”
蔡慎坤说,接下来,那些被审计报告提到的违规现象均会遭到中纪委追查其根源:“审计署在前面开路,中纪委在后面拿人,基本上是这样的套路。我觉得发现这些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包括资金挪用,资金用作其他方面是长期存在的,一直没解决的,因为中央财政特别是转移支付里面的黑洞非常之深。”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一直依赖卖地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在去年房地产行业问题恶化后,对土地的需求大幅放缓。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相关收入总额较上年下降23%,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减少。这个数字包括虚构的交易。
金融数据提供商万得资讯(Wind)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他们的土地相关收入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
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借款,但它们可以利用融资工具帮助自己支付项目费用。这些融资工具都是去年政府土地的买家。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在一些城市,国有买家在土地拍卖宣布或交易发生前几天或几周就成立了机构。
“很简单——地方政府的钱用光了,他们怎么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投资公司Loomis, Sayles & Company经济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庄博(音译)说,他认为这种做法仍在发生。
中国许多大型私营开发商几乎从土地拍卖中消失了。其中包括前巨头中国恒大集团和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已经一年多没有从地方政府拍卖市场购买土地了。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碧桂园是个例外。今年4月,该公司自2021年12月以来首次在地方政府拍卖中购买了住宅用地。
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年早些时候显示出企稳迹象,但复苏势头已经开始放缓。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数据显示,中国前100家房地产开发商5月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7%,而4月份的增幅为31.6%。
去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而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导致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支出需求,并严重损害了经济活动。
西南省份贵州的一个市级地方政府在今年早些时候承认了其可怕的债务状况,并表示已“尽一切可能”解决注销和将政府债务转换为国有企业债务的风险。它警告说,“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债务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一位匿名专家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的评论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昆明的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家审计署概述了其工作中的其他违规行为,包括一些地方通过发放不合理的罚款来计算财政收入,由于向企业提供担保而增加了数十亿美元的隐性债务,以及滥用中央政府划拨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