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粤开策略:2023年A股投资策略
go
lg
...
,而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
小
盘
股
仍为负增长。从边际改善角度来看,与22Q2单季增速比较,仅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增速有所改善,降幅小幅收窄。 今年以来,由于地缘冲突扰动、全球滞涨格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上游呈现高景气度,增收又增利,造成中下游成本端压力凸显。从三季报盈利增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上升,能源价格出现回落,尽管上游的绝对增速仍在高位,但增幅已出现明显下滑,较中报下降10.01pct。从利润占比的角度来看,上游及中游占比均有所下降,由于三季度PPI大幅回落+CPI温和上行,下游盈利占比大幅抬升6.95pct,预计在经济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利润端将有望继续抬升,中游占比大幅下滑至近三年的低位,主要是受制于上游资源品价格高企、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利润被大幅挤压。 风格方面来看,三季报较为明显的是周期大幅回落+消费边际修复。成长、消费的净利润增速领先,金融仍为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成长>;消费>;稳定>;周期>;金融;其中消费和稳定风格边际改善幅度较大,分别提升12.26pct和4.86pct,而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的加强,周期风格盈利增速快速回落。 上游和下游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从ROE边际变化来看,2022Q3较2022H1分别上升了0.92pct和0.91pct,中游延续自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较2022H1下降了0.75pct。通过横向对比,上游—下游和中游—下游的三季度ROE剪刀差正在快速收窄,进一步印证了下游板块盈利能力的修复,随着PPI-CPI剪刀差的持续收窄以及经济复苏预期,预计未来利润有望继续从上游向下游分配。 (三)行业业绩:分化显著,高景气与困境反转表现突出 三季报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和盈利能力的三重梳理情况:1)延续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2)景气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公用事业。 从盈利增速绝对值来看,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5个行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三季报延续中报高景气度、保持较高盈利增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游资源品及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煤炭、石油石化。 从盈利增速边际变化来看,消费板块盈利修复趋势明显,三季报较中报盈利增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社会服务、公用事业、汽车,主要集中在中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下游行业,其中前三者的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盈利能力方面,结合ROE边际改善幅度+利润率提升幅度来看,三季度ROE(TTM)上行的申万一级行业占到一半,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其中改善幅度大的前五个行业为农林牧渔、综合、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公用事业,分别提升7.85pct/ 2.02pct/ 1.55pct/ 1.12pct/1.04pct,主要得益于净利率拉升,上述前五行业的净利率修复也较为显著,分别提升3.68pct/1.94pct/0.69pct/0.27pct/1.03pct。 综合三季度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两方面均表现较为突出的申万一级行业:1)延续高景气度+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电力设备;2)景气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综合、公用事业。 (四)2023年预期视角:明年大消费、地产链、新能源预期向好 一致预期视角下,我们对申万一级行业进行梳理,以期寻找2023年各行业景气确定性方向。我们根据2023年最新一致预期的盈利增速、预期增速较三季报的边际变化,整理出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预期盈利大幅改善、预期盈利保持稳定、预期盈利景气回落四组行业,主要关注业绩延续高景气和景气大幅改善带来的机会。从2023年PE估值来看,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和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行业均有望迎来估值大幅消化。 1)预期盈利延续高景气:农林牧渔、电力设备、国防军工行业将有望继续保持三季报盈利增速的靠前排名。 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社会服务、钢铁、房地产、计算机、交通运输、商贸零售、传媒、建筑材料、轻工制造、电子、美容护理行业预期2023年盈利增速将大幅上升,边际改善幅度均超过50pct,集中在三季报盈利呈大幅负增长的行业。 3)预期盈利保持稳定:建筑装饰、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银行、通信行业预期盈利增速较中报变化幅度较小,预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4)预期盈利景气回落:综合、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行业,主要为今年业绩高增的上游资源品行业。 综合来看,预期视角下2023年盈利增速绝对值+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前五高景气申万一级行业为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商贸零售、美容护理、计算机,2023年业绩表现或将占优,建议关注上述行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从预测盈利能力来看,关注预期2023年高ROE但当前PB处于历史低分位的盈利能力强+低估值(高性价比)行业,主要集中在下游消费相关板块,排名靠前的行业有家用电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通信、建筑材料等行业。 结合边际变化来看,2023年各行业的盈利能力预计均有提升,其中ROE预期修复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社会服务、房地产、纺织服饰、建筑材料,主要为当前ROE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未来盈利能力有一定修复空间。 从更细分的申万二级行业来看,我们分别选取预期盈利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排名靠前的前50个细分行业:1)预期盈利高增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教育、影视院线、养殖业;2)预期盈利大幅改善的前五行业为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体育、航空机场、影视院线。 结合来看,细分行业中2023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增速和边际改善幅度同时占优的主要集中在:1)前期受疫情影响、有业绩修复预期的线下消费服务,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教育、航空机场;2)猪价有望上涨在2023年见顶,叠加低基数效应,盈利将有所改善的养殖业。 申万二级行业的预期盈利能力方面,预期改善幅度较大的行业集中在受益于经济回暖预期的房地产链、消费服务相关行业,综合排名靠前的细分行业包括综合、养殖业、饲料、医疗美容、旅游零售。 四、2023年流动性展望:结构改善预期较强 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调整幅度较大,A股增量资金流入趋势明显放缓,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且顶点临近,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效果初显,经济底有望加速到来,企业盈利预期的改善将助力增量资金加速回流A股。增量资金中主要的资金流入项有散户资金、以及北上、公募、保险等机构资金,主要流出项是产业资金净减持和IPO资金分流。 资金流向是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盈利预期、政策导向、估值水平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趋势最直接的推动力。预计明年北上资金、险资等为代表的机构将贡献主要增量资金,产业资金解禁减持和IPO将保持平稳增长。综合来看,预计中性情景下净流入约1500亿元,乐观情境下净流入约5000亿元。 (一)资金供给 1、居民财富入市 “房住不炒”背景下,长期看居民财富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但近期受到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叠加房地产下行、权益类净值类产品波动等因素影响,居民风险偏好降低,财富流向储蓄,预计2022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大幅缩减。 疫情三年以来居民消费意愿和场景受到限制,加之今年以来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地产下行下购房意愿不足,我国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尽管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但住户存款总量却持续走高,且其中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预计今年全年居民财富入市规模增量不显。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将是复苏的一年,权益市场有望在基本面支撑下表现向好,此前净值类产品收益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等前期压制因素有所缓解,预计2023年居民通过购买股票直接入市的规模有望提升至4000~5000亿元。 2、公募基金 今年以来在市场宽幅震荡的大环境下,基金发行持续遇冷。截至2022年10月3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型)总发行份额5,687亿份,去年同期权益类基金总发行份额为18,503亿份,基金发行同比大幅下降,处于冰点期。 展望2023年,市场有望复苏向好,此外,高层反复强调要提高资管机构的权益投资占比,加上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增量资金将稳步入市。我们预计公募基金整体发行规模将明显复苏,2022年至今新发基金份额与2019年底、2020年初相近,同处于市场阶段性底部,预计2023年新发基金额度为11000亿元~15000亿元。 从权益类基金的区间净申赎份额来看,多数年份处于总赎回份额大于申购的状态,当指数持续上行的时候基金面临的赎回压力更大。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处于震荡下行阶段,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净申赎份额约为-2305亿份。展望2023年,A股市场修复行情下,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预计全年权益类基金净赎回份额为3000~3500亿份。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H1,公募持仓占比居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占比较小的行业分别为综合、环保、美容护理、纺织服饰、钢铁。 从公募持仓行业集中度来看,在市场大幅回调期间,公募仍偏好成长、消费风格,其中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持仓占比均超过10%,电子持仓占比约为9.07%,CR4约为47%,与22Q1季度相比,前四大重仓行业没有变化,持仓占比均有所降低。市场在经过阶段性底部后逐步修复,成长和消费风格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明年A股有望企稳回升,成长、消费风格届时有望继续获得公募基金青睐。 3、北上资金 2022年至今北上资金波动较大,1-2月延续21年的流入趋势,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持续扰动经济、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等国内外扰动因素导致资金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3月份单月净流出约451亿元。恐慌情绪得到集中释放后,5月中下旬随着行情反弹出现短暂净流入,7月后再次大幅流出。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所减轻,外资在成本压制缓解后净流入边际改善,预计2022全年北上资金净流入约1000亿。 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爆发、美联储加息等重大外部事件扰动下,北上资金短期均呈现大幅净流出态势,如2019年5月、2020年3月、2020年9月、2022年3月以及2022年10月单月净流出额分别为537亿、679亿元、328亿、451亿和573亿。然而短期恐慌情绪释放后,后续仍会加速回流A股。展望2023年,北上资金将在国内基本面夯实+海外流动性收紧缓解下加速回流,今年流入额创2016年以来最低,明年将在内外支撑下恢复常态,预计净流入规模约2000~25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明年有望重新回流前期重仓板块以及在市场波动中依然坚定流入品种。年末至明年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驱动下,家用电器、汽车以及非银金融等短期大幅流出板块有望重新获得北上资金青睐。2022年10月份北上资金波动期间仍然继续加仓上游原材料和中游高端制造,重点关注有色金属、煤炭以及电力设备等景气板块。 4、保险资金 我国的保险资金受到投资偏好和约束特征的影响,以收益率稳定及本金安全为第一要务。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9%,资金运用余额接近25万亿元,但是其中关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为2.97万亿元,占比为12.1%,配置比例相较于年初进一步降低。 此外,养老金将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养老金储备的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随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颁布,未来我国个人养老金部分将进一步扩充养老金储备。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养老金股票市值占总市值比重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而我国这一数值显著偏低。随着养老金“入市”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拓宽拓深,长线资金“压舱”可期。展望2023年,预计随着保费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市场修复背景下权益类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险资入市规模将好于今年,预计可带来增量资金约1500~2000亿。 5、杠杆资金 杠杆资金对市场的波动较为敏感,可以有效反映出市场的风险偏好,我们选用融资净买入金额来代表杠杆资金的入市增量规模。从历史流入情况可以看出,融资净买入资金与A股走势相关度较高,指数上行的时候融资资金呈现大幅净流入,反之则呈现出净流出。2022年前三季度,融资资金净流出2684亿元。 展望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指数修复股市进入复苏行情,杠杆资金入市增量规模显著提高,预计2023年全年融资净买入约2000~3000亿元。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自21年以来整体呈走低趋势,当前占比约7%,2015年到2020年间保持在10%上下震荡。2023年指数有望企稳回升,届时伴随着成交额的增加,两融交易占比有望恢复到之前的均值水平。 (二)资金需求 1、一级发行市场 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深化改革不断推进,2018年以来A股IPO规模呈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10月底,A股IPO首发上市企业数量为335家,同比下降约22.5%,但融资总额同比上涨,1-10月IPO累计发行规模为5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预计四季度整体IPO规模增长较三季度有所放缓,全年总发行规模约6000亿元。增发市场来看,今年1-10月累计发行规模为5399亿元,同比减少约7.5%,增发企业数量为265家,同比下降约36.5%。 企业增发受经济形势、市场情绪和自身股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会有所降低,市场持续下行会导致投资者参与增发的意愿降低。此外,企业自身股价如果回调幅度过大,基于融资成本的考量,也会降低增发的意愿。预计第四季度延续前三季度较弱的增发意愿,全年增发规模合计约6000亿元。综合首发和增发规模,2022年资金需求合计约12000亿元。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持续完善,全面注册制有望加速落地,伴随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A股上市公司将迎来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北交所成立一年有余,企业备战上市与具备上市条件间的时滞性影响逐步消除,2023年北交所将迎来上市小高峰。结合疫情防控优化边际改善的基本形势,预计2023年一级市场发行意愿小幅回暖,规模较今年平稳增长,全年首发和增发规模约12000~14000亿元。 从IPO的板块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IPO规模持续增加,其中科创板近三年规模占比均保持在40%上下,创业板和科创板对增量规模贡献较大,北交所成立时间较短,目前上市规模占比较小且增长相对缓慢。 从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以来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力设备以及计算机首发规模居前。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电力设备首发数量居前。IPO的规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的行业景气度,以及未来国家的产业导向和行业趋势。 2、产业资本净减持 从产业资本来看,主要股东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相关度较高。股东净减持规模的增加会对指数上涨形成一定压制,并在市场回调的时候强化下跌的趋势,而当市场处于阶段性大底时,重要股东的减持规模也会有所降低。截止2022年11月14日,重要股东合计净减持规模为3589亿元,同区间解禁规模为39912亿元,占比为8.99%。当前已披露的2022年全年个股解禁规模为4.82万亿,按照这一比例估算2022年重要股东全年净减持规模约为4400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截至2022年11月14日,净减持的规模与解禁规模具有一定的相关度,同时减持规模较大的行业市场表现相对更差。展望后市,2023年预期解禁额度较高的行业,股东减持的预期相对较高,并对指数形成一定压制,但是最终指数的表现还取决于其他增量资金对产业资本减持的对冲。预计2023年市场修复行情下,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平稳增长,约为4000~5000亿元。 五、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一)2023年大势研判:波动中坚定复苏,呈现“√”型走势 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在经济、政策、流动性等基本面的支撑下可以比今年更乐观,但疫情放开后,消费的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也需警惕内生需求恢复不足的预期差。 从库存周期来看,2023年相较于去年双周期(库存周期与朱格拉周期)向下的阶段压力将显著缓解。目前已经进入主动去库存的尾段,根据我国3~4年一个库存周期的规律来看,我们预计中国有望在明年二季度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对应到美林时钟来看,即从衰退期进入复苏期,周期可类比2012~2013年和2018~2019年。 2013年是颇具代表性、对当前具有借鉴意义的一年。我们曾在去年的年度策略中将2022与2012年的经济周期和环境进行类比,判断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那么2023年将进入复苏阶段,对应的可类比2012~2013年。2012年面临经济转型、降速,市场预期较为悲观。2013年,信贷脉冲刺激、地产基建投资托底,同时,政策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上彼时正值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于是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创业板率先复苏,成分股中计算机、传媒等权重板块持续上行,带动创业板在2013~2015年走出一波牛市。 从流动性来看,2022年在外部收紧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仍然坚持“以我为主”,多次降准降息。2023年,预计上半年美联储结束加息,叠加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因此国内货币政策将从“灵活适度”到“精准有力”。而“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之下,基建、制造业预计继续高增长,加上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需求回暖、信心提振之下,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将更加顺畅。此外,外资机构普遍对明年国内经济信心提升,资金有望大幅回流,为明年重要的资金增量。 运行节奏上,有三种情境的推演。 乐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重要会议定调积极发展经济,房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基建、地产等“旧经济”托底刺激经济,同时,防疫放开后消费持续复苏,形成“投资-需求”正循环。此外,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调结构等战略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硬科技、绿色双碳等符合长期战略方向的新兴成长行业,基本面强劲。流动性上,美联储转鸽,在一季度结束加息,外部流动性收紧结束,对权益资产的风险偏好压制缓解,人民币资产在强劲基本面的吸引下引流外资布局,内外资金合力。此种情境下,预计全年指数表现较强,顺周期、消费、成长板块均有表现。 悲观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复苏乏力,防疫政策放松,但大面积感染叠加三年疫情习惯下消费意愿下行,居民储蓄率继续上行,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仅现有落地),但需求低迷之下行业整合出清,行业继续下行拖累经济,财政发力但基建独木难支,宽货币-宽信用-实体经济传导受阻。新兴行业方面,前两年在部分领域形成过剩产能,受到外需回落下,高增长受阻。外部流动性方面,美联储“步伐放缓,但走得更远”,叠加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金入市不及预期。此种情境下,预计复苏证伪后,估值修复行情后将持续回落,前期政策预期较强的板块占优。 中性情境下,经济周期底部向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地方/全国两会定调明年经济发展方向,地产政策重启宽松周期(类似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地产企稳,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带动新老基建发力,二季度全国进入人员流动/生活秩序正常化阶段,但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消费复苏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复苏曲线被拉长。外部流动性方面,在国内上、海外下的周期错位下,人民币资产仍具备一定吸引力。此种情境下,预计行情节奏或为: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我们认为中性情景出现的概率更大,一是虽然地产政策边际宽松,但“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疫情影响下需求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二是疫情阴霾下消费的修复程度有待验证,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倾向于减少消费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内需弱回暖是否能够对冲外需的回落;三是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市场“弃旧迎新”,旧经济估值承压,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有限。综上,我们认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整体环境比今年更好,但复苏之路并非坦途,行情节奏:拔估值→基本面验证→震荡整固,整体呈现“√”走势,行业板块从价值到成长板块轮动。 (二)2023年配置逻辑:把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逻辑 2022年,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稳增长和成长轮动表现,下跌过程中稳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反弹阶段以新能源为主的成长板块是主旋律,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宽松、防疫政策有序放开,地产链、线下出行消费链相继表现。 2023年,在经济复苏阶段,从经济、政策、流动性三方面寻找线索:1)与经济周期强相关的基建地产链、大消费等顺周期板块有望率先表现;2)在经济动能切换、调结构的长期目标以及内外流动性宽松阶段,绿色低碳、硬科技、专精特新等成长板块有望持续受益。同时自下而上的角度关注:1)需求侧从高景气/困境反转寻找线索;2)供给侧从行业整合出清方向寻找线索。 六、2023年行业配置:自主安全、需求复苏、供给出清等主线 2023年,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需求复苏/困境反转逻辑的:基建地产链、消费等;2)供给整合出清的:房地产、建材、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生猪养殖;3)景气/自主安全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国防军工、芯片半导体;4)主题投资方面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 (一)绿色低碳: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 1、风电:大基地+分散式+海风建设贡献动能;国产化替代和原材料推动产业链修复 1)国内政策积极布局,海外能源转型迫切,陆海风内外需求旺盛 国内方面,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陆上风电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逐步提速;海上风电未来需求有望超预期,平价上网和走向深远海成必然趋势。 2022年1-10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共21.14GW,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增长10%。结构上看,补贴退坡背景下,2020年陆上风电、2021年海上风电经历“抢装潮”,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迅猛,海上风电在风电新增装机占比明显提高。 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风电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加上各地区推动风电下乡,推进清洁能源农村发展,未来分散式风电建设需求和热情高涨。 海外方面,俄乌战争背景下欧盟各国加速新能源转型,海上风电建设持续加速,2022年5月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四国提出的海风建设规划目标在当前规模基础上增加10倍;欧洲各国上游高成本传导至电价,分布式能源的竞争力凸显,居民自建分布式风光意愿强烈。美国方面免税政策持续,同时积极规划海上风电,按照拜登政府宣布的2030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30GW的目标,未来十年间美国年均新增海风装机3.34GW。 2)国产化替代加速,降本增效驱动下风电产业链有望修复 多年来,在政策有力引导下,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我国企业在风电主轴、铸件、塔筒、海缆等细分行业产能领先,具备行业壁垒和规模优势。在相对落后的轴承等高技术壁垒领域,我国企业依托于销售电价、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基地成本等优势,有望奋起直追,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 随着技术发展迭代,风电相关成本持续降低,LCOE竞争力显现,目前陆上风电实现全面平价,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进程加速推进。2022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约为5000元/kW,其中风机成本占比40%,假设年利用小时数达到2200h,则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降至0.2元以下,极具竞争力;2022年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已降至约3500元/kW,相较2020年降幅近36%。今年二季度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将反映到22Q4及明年的业绩中,轴承、锻铸件等相关环节边际利润改善将得到体现,风电产业链有望迎来修复。 明年风电需求旺盛与供给降本形成共振,建议关注:1)风电整机龙头企业;2)具备成本优势且产能领先的风电环节企业;3)铸件、塔筒、法兰、海缆等领域有海外布局的制造企业。 2、光伏:需求持续高增,产业链供需错配改善,竞争格局改变 1)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高增: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贡献动能 国内方面,风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经济性更佳和整县推进政策支撑需求高增。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十四五”时期规模近300GW,目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第二批项目已部分开工,因此2023年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具备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装机更具经济性,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支撑,分布式光伏占比将持续提升。成本方面,分布式电站造价显著低于集中式电站;收益方面,随着电力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第三方纳入参与主体范畴,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显现,同时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有望提高分布式收益率。 2022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共52.6GW,前九月累计新增装机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结构上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集中式,成为光伏装机增量的主要力量,预计2022年增幅超过100%,分布式市场景气持续升温。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5月欧盟的“RepowerEU”计划提出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番,2030年总装机量达600GW,较2021年底装机规模提高近2.6倍。此外,欧盟计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审批程序,放宽环评标准,利好光伏发展。 2)上游硅料产能释放缓和供需矛盾,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 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2022年11月下旬以来,受益于新增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持续回落,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下跌。2023年硅料全年供给产能进一步扩充,预计超1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硅料长单签约总量,目前签约总量已达363.148万吨,同比增幅达到86.71%,创近年新高。 上游价格下滑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供需错配问题解决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将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具体环节来看,上游硅片技术发展趋向大型化、薄片化;中游N型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成本加速降低,经济性凸显,其中TOPcon技术已实现量产,HJT和xBC技术各有优势,当前仍在快速发展迭代,未来N型电池得益于高效率低成本,其出货量占比将快速提升;下游微型逆变器受分布式发展,又由于其效率、安全、成本更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石英坩埚、银浆、胶膜等辅材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1年硅片、电池、组件、多晶硅的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比重的97%、88%、82%和79%,国内光伏企业已在全球多区域布局产能,相关技术和产品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光伏产业链利润重分配,竞争围绕技术革新和订单优势展开:上游产能持续扩充缓和了供需错配矛盾,2023年产能进一步释放带动成本边际改善,并向中下游传导,盈利再调整下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受益,继而进一步刺激终端需求释放,推动光伏产业链维持高景气。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海外高需求直接利好全球布局的国内光伏企业。2023年光伏产业链格局变化关注技术革新和海外布局,建议布局1)具有规模优势、垂直一体化和全球布局能力的光伏龙头企业;2)各环节细分领域新技术领头企业。 3、储能:电源侧和用户侧储能放量发展,关注新型电池技术 1)储能作为“碳中和”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发展空间广阔,明年保持高增速。 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根据of-week预测,2021-2025年,国内及全球储能装机量的年化增长率分别为93%、104%。得益于储能行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类拓展,国产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快速上升,有望加速出海抢占全球市场。 应用场景来看,电源侧储能需求主要来源于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持续提高,政策要求强制配储,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储能项目累计招标超12GW/26GWh,电网侧储能和用户侧储能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和电力辅助服务制度的完善,收益率有明显改善。预计在政策支持和规划目标引领下,2023年国内储能市场持续火热,储能电池产业链充分受益。 海外方面,美欧为储能建设主力。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与中国类似,储能需求以能源转型下的电源侧建设为主,同时受IRA政策推动,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2)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 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有30-40%的下降空间。中科海钠数据显示铜基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约为0.26元/Wh,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从能量密度的角度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导的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短期内难以撬动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凭借其独特的安全性和度电成本的优势,钒电池被视为是在中大型储能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2022年8月大连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的商业化运行也标志着钒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关注电源侧、电网侧钒电池的应用发展。 氢能: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2021年全球氢气总需求量达到9400万吨,同比增长5%。当前多国发布或制定了国家氢能战略,日本提出建设“氢能社会”,德国大力发展氢能科研,俄罗斯以出口氢能为导向,美国助力产业脱碳。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氢能发展政策,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有望达到1.15亿吨。 全球储能市场处在爆发增长阶段,电源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前景无限:国内外政策加码叠加系统性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有望放量,同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高电价影响,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分布式能源家庭户储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加速,关注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等新技术、新工艺:钠电池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与锂电池结构类似,可借鉴锂电池产业化经验,成本节点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易扩展、寿命长等优势,目前技术逐渐成熟,示范项目已商业化运行;全球氢能产业正在高速扩张,多国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2023年储能发展仍将如火如荼,重点关注1)锂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受益全球高需求的海外布局企业;2)钠电池、钒电池和氢能技术领先企业。 4、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政策支持下高景气持续 1)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延续,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延续高增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27.26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按照当前增长趋势,预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24.5%。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海外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分区域来看,欧洲受地缘冲突下的供应链限制、能源危机和补贴政策到期三重影响,本土销量将延续低迷走势,美国随着《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市场对于23年税收减免退坡的顾虑得以消除,本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再加码,短期内将刺激市场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6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3%,同比增长5.2pct,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展望2023年全球大部分区域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长。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高增,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锂电池上游资源价格暴涨,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 2023年中国电池产业技术迭代加速,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等新技术有望落地中高端车型。钠离子电池相较锂电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宽温性等优势,依照锂电池发展经验,其有望在汽车、储能领域快速放量;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当前已有量产产线,预计2023年可实现装车;复合箔具有低成本、轻质量等优势,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良率还有提升空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新技术的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 此外,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海外产能布局企业将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行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扩充落地,产业格局形成,关注新技术发展和海外产业布局:随着明年新增产能集中落地,上游价格有望小幅回落,产业部分利润向中下游转移。同时电池高端产能、材料端供给约束有所放松,行业竞争格局取决于企业一体化降本成效和新技术工艺优势。中国企业占据了锂电产业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力领先。 2023年竞争加剧格局下,看好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产业链环节上,新技术放量应用及提前布局具有技术产能优势的企业;3)充分受益全球高增长需求的海外产能布局企业。 (二)大消费:线下消费&;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生物医药 未来消费行业的复苏主要受到疫情放松后需求回暖进程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于前者而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防疫政策变化后消费恢复经验。 香港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疫情管控的收紧及放松,全面的防疫政策逐步宽松是在2022年4月中旬。2022年2月香港爆发第五波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短期造成较为严重影响,新增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远超前几轮疫情的情况,并于3月初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达到本轮的峰值,超3万例,约一个半月后随着疫情趋于稳定,香港政府的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开。 2022年以来,台湾的疫情经历了5-6月和9-10月两轮反弹,今年防疫政策全面开始解除管制是2022年4月26日,较香港而言消费相关活动恢复时间较短,大约用时3个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从消费支出来看,香港22Q1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速下滑5.8%,较2019年同期下降14.6%,22Q2和Q3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大规模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实现同比正增长;从零售业数据来看,4月14日政府宣布将逐步放宽社交距离限制后,零售业销货总价值直至10月才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消费数据修复历经约两个季度的时间。 4月底台湾开始执行“重症清零,管控轻症,不求确诊清零”,消费开支二季度同比增速仍维持正增长,于三季度恢复19年同期水平;零售业营业额月度增速仅在5月有较明显的回落,6月、7月实现营业额同比大幅增长22.53%、18.09%,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行情走势来看,22Q1受疫情影响恒生指数震荡走弱,后续随着逐步宣布全面放宽社交距离限制,6月底出现短期小幅反弹高点。在开放后较短时间里各行业均未实现大幅正收益,但消费相关行业相对坚挺,在3个月时间维度里大消费板块均表现较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到日常必选消费和服务向可选消费、制造业传导。 22Q1台湾在宣布逐步在各个方面解除防疫管制半个月后,台湾加权指数出现反弹,并于5月底达到反弹高点。由于半导体产业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疫情后全球电子需求量的高企使其电子制造及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从台湾股市各行业的走势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电子制造作为台湾的优势产业表现一直较为坚挺,消费方面线下场景修复程度逐步加深,并且由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传导。 国内未来防疫优化下消费行业演绎推演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出现明显下滑,10月同比增速为-0.5%,自20年以来月度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8-10%的增速水平,内部出口、投资和消费表现分化,消费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下降,疫情对消费活动影响显著。从线上线下消费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历史低位,但占比有所提升,这意味着线下消费受损较为严重。 根据港台经济复苏经验,在防疫宽松政策全面推进后,经济恢复并非一蹴而就,各项消费指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约1-2个季度的缓冲期,从股市行情的角度来看,在开启全面放松的防疫政策后,市场反弹通常会滞后0.5-1个月,反弹持续超1个月达到高点,并且由于疫情还有小幅反复的可能,会对市场会造成一定扰动。考虑到12月6日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未来消费相关行业的恢复趋势较为确定,但修复速度还需关注疫情的演变及政策落地实施情况。 借鉴港台经验来看,在防疫政策全面放宽后,对线下消费场景的限制首先被放开,直接促进了出行、聚会等社交活动的恢复正常,从港台股市行情来看,消费相关行业表现均占优,线下消费会逐步修复,必选消费较有韧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必选消费转向可选消费。 1、线下消费场景: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在疫情影响下,出行及服务等线下消费受损程度较为明显,修复弹性更大。并且从盈利一致预期角度也同样印证未来线下消费服务的业绩修复空间较大,在申万二级行业中2023年预期盈利高增及改善幅度排名均居前五的行业包括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 根据港台全面开放后大消费板块各行业的走势,服务业率先回暖,且行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未来一年疫情走向好转的大趋势较为明确,大部分人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后,出行和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但同时也需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根据港台经验在防疫全面放宽之后,疫情仍有短期反复扰动的风险。 2、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养殖 就各行业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水平恢复程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作为必选消费增长超过了以家用电器、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以及线下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相对具有较强韧性但增盈利速较疫情前有明显放缓(19Q3、20Q3、21Q3、22Q3食品饮料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分别为19.47%、12.17%、13.02%、12.47%)。根据港台股市经验,在当前防疫管制开启全面宽松的时点食品饮料行业板块具有韧性,并且随着线下场景的放开,社交聚会逐步恢复,酒类饮料等将有望出现显著的需求反弹,并且成本端随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将利好利润率表现。白酒的产品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大方向确定,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白酒行业将迎来较为确定的增长前景。 今年能繁母猪去产能将逐步影响生猪出栏量,猪价拐点已现,有望于2023年见顶,利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增长。短期来看,冬季是猪肉消费需求旺季,猪价有望维持在年内高位。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被消化,未来一年生猪行业盈利有望边际回暖,并且生猪价格的增长趋势确定,养殖户将扩大补栏,养殖量将回升,将带动饲料行业受益,叠加低基数效应,养殖产业链将迎来高景气。 3、可选消费 总体而言,可选消费疫情受损程度大于必选消费,随着防疫宽松政策的推进,行情演绎将有望从必选消费传导至可选消费,修复空间较大。综合来看,就当前时点来看,疫情对需求端造成的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后续可关注促消费政策出台的可能。 2022年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冲击之下,线下消费受损明显,增速由2021年高点转为负增长,3~6月、8~9月受到持续冲击。展望2023年,在防疫政策优化下,客流复苏将带动可选消费核心渠道的免税板块受益。同时,稳增长下刺激消费、海南自贸港等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驱动,同时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效应,明年业绩弹性较大,积极布局免税产业链阿尔法机会。此外,受益于社交“重启”的餐饮、酒店、旅游板块需求也将迎来回暖。 4、生物医药 参考美国、英国、韩国及国内港台政策松绑之后表现,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市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得到修复,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要求下,新冠防控相关直接需求将持续存在,建议重点关注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等重点领域。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一是,精准科学防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看好抗原检测、中药以及新型疫苗。 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具有感染早期灵敏度高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为抗原应用市场空间打开新局面。关注上市较早、曾在海外大量使用、灵敏性和特异性已经得到主要国家市场验证的相关产品,重点关注其中产能效率高、成本优势大的细分龙头公司。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抗体、NC膜、平台渠道企业均有望分享红利。 2)中药:中医药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我们预计,如发生疫情冲击下的大面积感染,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中药(尤其是非处方药物)需求将会迅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三药三方”、解毒镇痛类中成药及其相关产业链。 3)新型疫苗:国内来看,推进疫苗序贯免疫相关工作提上日程。考虑到居民前期普遍接种的为传统灭活病毒路线疫苗,我们认为,序贯免疫中已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的新型疫苗更具备竞争力,建议关注已有新型疫苗产品在研或上市的相关企业。 二是,疫后复苏叠加政策托底,创新药、医疗器械及CXO有望得到修复。 1)创新药:创新药增长的逻辑主要在于医保支付价格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批量上市、出海业绩值得期待。医保支付方面,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总体上较为温和,创新药价格调整预期边际转暖。重磅品种方面,2023年预计将会有30个左右国产一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双双进入收获期。国际化市场方面,多家药企自主出海进入关键节点,海外销售放量具备确定性。 2)医疗器械: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集采政策政策边际缓和三向托底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全年成长逻辑。医疗设备方向,预计政策红利叠加品牌认知度提高,国内龙头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耗材和试剂方向,集采政策边际转暖,具有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优化迅速、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CXO:头部公司高增长态势不减,考虑到疫后修复下游企业研发需求恢复和周期下滑拐点到来,叠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恢复,具备(人力、原材料)成本优势的本土CXO有望再创佳绩。 (三)金融&;基建&;地产链 2022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拖累了经济企稳,行业供给侧改革出清,临近年底,政策松绑力度持续加大: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悉数落地。我们认为2023年,房企的现金流和负债表将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后,成为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因此之后的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以因城施策下的局部调整为主。市场对行业未来需求和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因此需求端的政策宽松仍值得期待。 回溯历史,2000以来共经历四轮较大级别的地产行情,分别是: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其中,2008和2014年,政策大幅放松,因此持续时间和超额收益明显;2012和2018年,主要表现为放松公积金、取消限购等,宽松力度较小,因此行情的持续和超额收益较小。 历次的地产行情演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基本面下行→政策边际宽松→基本面证实/证伪。房地产是观察下游需求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其对于中游制造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并且由于其涉及到的产业链长、市值占比大。从过去四轮的表现来看,板块内的行业轮动为:开工环节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银行、挖机、重卡等表现,接着竣工环节相关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板块,最后传导至地产后周期与销量相关的家电、轻工等行业。 七、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内需复苏低于预期;2)地产复苏不及预期,拖累经济继续下行;3)通胀数据超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超预期风险。
lg
...
金融界
2022-12-15
ACY证券:一句话判断市场预期,消息技术双剑合璧
go
lg
...
建议用在个股分析上,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
小
盘
股
。 让我们回到实际市场中,拿今日早间的美联储决议与鲍威尔讲话为例,整体消息面鹰鸽混杂,好坏参半。然而恰恰是因为资产价格处在短线高点(11月单边上涨),市场普遍对鸽派决议有着过度期待,反而导致消息面向上动能不足,令价格在关键位置受阻回落。也就是所谓“利多出尽”的行情。在没有更强的消息面之前,当前资产的价格更容易出现水平整理或震荡回调的短线行情。 JP225四小时图 从日经指数四小时图来看,指数已经多次冲高无果,日元的升值与美国股市的贬值令其头部阻力倍增。而10月中旬开始的单向上涨令现价处在短线高位,存在回调压力。28300位置已经形成了多重供给区结构,交易策略可以考虑在该位置逢高做空,入场时机可以配合一小时级别随机指标的超买区死叉信号。K线在回踩0.382回调线后获得支撑,斐波那契形态确认,现价下方的短线支撑主要看27500和27200这两条回调线的位置。 今日关注数据 16:30 瑞士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20:00 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21:15 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21:30 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1:30 美国12月纽约与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 联系我们 电话:167 4049 5509(中国) 1300 729 171(澳大利亚) QQ: 8008 83691 微信:acyau2011 官网:https://www.acy-zh.com 邮箱:support.cn@acy.com 免责声明: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为一般建议,并未考虑到投资者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投资需求。 外汇和衍生品交易风险较高。 在您决定进行外汇交易投资之前,我们建议您考虑您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交易经验。 有任何疑问,请您咨询独立专业的财务或税务的意见。ACY Securities Pty Ltd(AFSL 403863)受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授权和监管。 2022-12-15
lg
...
ACY证券
2022-12-15
标品信托产品11月市场报告
go
lg
...
涨3.54%。市场风格上,大盘显著优于
小
盘
股
,沪深300指数大涨9.81%,中证500涨6.01%,中证1000指数则涨幅为4.73%。行业上,房地产行业大涨27.80%,其次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涨幅均超16%;国防军工跌幅最大。 债市:11月债券市场经历明显调整,主要债券指数均出现跌幅,其中中债国债下跌1.25%,中债信用债下跌0.56%,中债企业债下跌0.98%。资金面偏紧导致利率上行,叠加股市走强债市赎回负反馈演绎,加剧了对流动性的冲击,整体上债市波动有所加大;但在央行逆回购加大投放力度以及降准预期下,资金利率将维持低位,能够缓解债市调整压力。 商品市场:11月商品市场震荡回调,南华商品指数上涨6.30%。其中南华工业品指数涨幅7.12%,南华能化指数上涨2.82%,南华农产品指数涨1.55%,南华金属指数大涨12.86%。在国内防疫政策优化、房地产支持政策接连推出、人民币汇率回升等多重利好因素下,市场对商品需求改善的预期升温,商品市场整体表现强势。 在信贷、债券、股权三大地产融资政策支持下,楼市呈逐步恢复态势,叠加疫情防控优化“二十条”措施政策的推出提振了投资者信心,11月A股市场大幅反弹,权益市场全面回暖;流动性收紧下市场宽松预期降温,基准利率抬升,需求走弱,债市大幅调整,主要指数纷纷下跌;大宗商品方面,南华商品指数上涨,但内部分化明显,趋势类策略的获利能力不如套利类策略。 2、11月国内公私募基金业绩表现 根据Wind数据显示,11月公募基金除债券型外,其余类型产品均录得正收益,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FOF和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86%、-0.44%、1.93%和2.83%,其中股票型基金涨幅低于沪深300指数2.95个百分点。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私募证券五大策略类型产品中仅期货及衍生品策略收益率为负,其余均翻红。其中股票策略产品收益率升至5.79%;多资产策略产品收益率4.61%;组合基金收益率2.36%;债券策略产品收益为0.70%;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收益率垫底,为-0.54%。 二、标品信托业绩表现及排名 1、标品信托业绩总体表现 由于标品信托净值披露时间点不同,不同产品统计时间段略有差异,通过选取从10月31日到11月30日有净值数据的产品进行统计。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11月有45家信托公司合计11897只存量标品信托产品纳入本次业绩统计中。 11月,标品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39%,获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为66.52%,中位数为1.62%,存量标品信托产品11月的业绩大幅反弹。其中,固收类产品共5050只,平均收益率-0.10%,权益类产品5055只,平均收益率7.33%;混合类产品1745只,平均收益率3.28%;商品及金融衍生类产品47只,平均收益率1.42%。 从投资策略来看,11月除债券策略外,其余策略类型产品收益均翻红。股票策略产品共4284只,11月平均收益率为7.11%,其中87.39%的产品录得正收益;债券策略产品共4386只,11月平均收益率为-0.02%,其中44.89%的产品录得正收益;组合基金策略产品共2299只,11月平均收益率为4.12%,其中67.82%的产品录得正收益;多资产策略产品849只,11月平均收益率为2.63%,78.45%的产品录得正收益;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79只,11月平均收益率为3.25%,74.68%的产品录得正收益。 2、信托公司标品业绩统计及排名 按照信托公司标品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进行排名,总体及各策略排名前十的公司榜单如下: 本月纳入统计的标品数量增长明显,45家信托公司中,产品数量最多的仍为外贸信托,共6196只,数量占比高达49.23%,其次为平安信托和中信信托,分别为1128只和1126只。产品数量在百只以上的公司增至14家,新增公司为中航信托。 从平均收益率上看,在产品数量为5只以上的公司中,11月共有36家信托公司的标品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录得正数,绝大多数信托公司的标品业绩得到改善。11月收益率排名第一的为长安信托,收益率为6.20%,该公司纳入统计的产品中有6只产品均取得了10%以上的收益率,收益率为负的产品较少;其次华润信托录得6.11%的收益率,八成以上的产品收益率均为正,收益率靠前的主要为金泽基金、景林资产和淡水泉投资作为投顾的权益类产品;粤财信托11月收益率为6.08%,纳入统计的6只产品收益率均为正。 ①股票策略 股票策略产品共有39家信托公司4284只产品纳入业绩统计及排名,该策略产品收益率区间为[-0.22%,23.22%]。产品数量在5只及以上的信托公司有26家,华鑫信托本月以18.22%的收益率获得榜首,纳入统计的产品共13只,收益率靠前的产品为德清瑞智投资作为投顾的“慧智投资”系列,值得一提的是,德清瑞智投资由陆家嘴信托控股,在中基协所备案的产品绝大多数为与华鑫信托合作发行的信托计划;其次平安信托旗下263只产品本月录得11.30%的收益率,其中有五成以上的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神农投资和淡水泉投资作为投顾的产品收益率居前;长安信托则录得8.78%的收益率,收益率居前的同样为淡水泉投资作为投顾的产品,仅部分宏观配置型产品收益率为负。 股票策略产品中收益率最高的为华鑫信托发行的“慧智投资10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11月收益率高达365.18%,从净值数据来看,该产品净值在本月第二周大幅提升384.31%,之后又持续下跌;收益率排名第二的产品为云南信托发行的“峻茂15号单一资金信托”,本月收益率为76.12%,该产品由期期投资作为投顾,采用台湾量化投资第一名的策略系统,建立量化交易投资模块;华润信托旗下“金泽A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35期”收益率为44.37%,同系列产品“金泽A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29期”同样获得34.63%的较高收益。 ②债券策略 债券策略产品共有39家信托公司4386只产品纳入业绩统计及排名,收益率区间为[-2.27%,5.45%]。产品数量在5只及以上的信托公司有28家,中航信托以5.45%的收益率再次获得该策略产品收益冠军,纳入统计的12只产品收益率均为正,收益率靠前的仍为“天玑聚宝”系列;其次国投泰康信托的27只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63%,其中“名匠仁桥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收益率为14.73%,拉高了整体收益,其余产品收益率均在5%以下;兴业信托本月以1.56%的收益率排名第三,国民信托则排名第四,收益率为1.46%。 本月收益率在10%以上的债券策略产品共32只,华润信托、外贸信托和国民信托的产品居多。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债券策略产品为华润信托发行的“润日昇昌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月收益率为36.75%,今年以来收益率由负转正,同系列产品“润日昇昌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收益率26.07%,排名第三;收益率第二的产品为外贸信托旗下“金福1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7期信托子单元”,收益率为32.78%,但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仍为负。 ③组合基金策略 组合基金产品共有30家信托公司2299只产品纳入业绩统计及排名,收益率区间为[-1.24%,11.82%]。产品数量在5只及以上的信托公司有17家,中信信托以11.82%的收益率获得第一,其中八成以上产品由高毅资产作为投顾,且收益率均在10%以上;其次华润信托收益率为4.77%,收益率靠前的为中金财富作为投顾的指增型产品;中融信托收益率为4.17%,收益率靠前的为景林资产作为投顾的产品。 该策略收益率第一的产品为平安信托发行的“美瑞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月获得95.58%的高额收益,该产品主要投资于公募基金。其次外贸信托发行的“银杏智投尊享B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银杏智投尊享A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分别获得33.63%和33.60%的收益率,该系列产品主要投资于银杏环球投资管理的私募证券基金以及信托计划,银杏秉承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战略价值投资”的概念,根据市场间的相对价值做灵活配置。 ④其他策略 其他策略产品共有23家信托公司928只产品纳入业绩统计及排名,该策略收益率区间为[-0.37%,6.84%]。产品数量在5只及以上的信托公司有14家,其中中融信托以6.15%的收益率获得第一,纳入统计的产品中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均有涉及,且所有产品均为正收益;其次华润信托以5.98%的收益率排名第二,产品绝大多数为多资产策略,主要为雪球型产品;排名第三的中航信托收益率为5.18%,多数产品为“天鹏”系列。 其他策略产品中,外贸信托发行的“锐进29号景林多元策略尊享A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获得11月冠军,收益率为23.41%,由景林资产作为投顾,同系列共11只产品收益率基本一致,景林资产近期多次表态看多港股,旗下产品本月收益反弹幅度较大;其次,华润信托旗下“智盈4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获得18.23%的收益率,同系列的10只产品收益率接近,该系列产品主要投资于非保本收益凭证。另外,多资产策略中,子策略为宏观策略的产品本月表现不佳,该类型产品中收益率为负的数量过半;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中,收益率靠前的产品主要为中航信托旗下标品,外贸信托旗下该策略产品收益率靠后。 作者:肖永悦 来源:用益信托网
lg
...
金融界
2022-12-14
美股开盘:道指涨近50点 中概股多数下跌爱奇艺跌近8%
go
lg
...
,通常发达市场股价表现比新兴市场更好,
小
盘
股
的表现比大盘股更好,周期性股票要比防御性股票表现好。在固定收益的部分,较高风险的债券会高于投资级的债券,而投资级的债券又高于政府债券的表现。美元会开始走弱。 瑞银首席美国经济学家:美联储将把美国经济带向衰退 据媒体,瑞银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nathan Pingle在本周议息会议前夕接受专访时表示,本轮加息周期终端利率在5%左右,明年中期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硬着陆风险将让美联储提前降息。近期,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华尔街机构对美国经济前景发出警告,认为美联储应对通胀采取的紧缩政策周期将把美国经济带向衰退。针对美国经济风险,Pingle给出了肯定的答案:2023年中期就会发生,届时经济和就业市场都将出现萎缩。 华尔街大空头:美股可能重演2008年暴跌 摩根士丹利美股首席策略师Michael Wilson提醒客户应该更加关注收益风险,因为预期过高。Wilson重申,他相信明年盈利将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他还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他提出的三种情况(牛市:标普500指数达到4200点,EPS为215美元;中性:3900点,195美元;熊市:3500点,180美元)中,目前熊市的可能性比中性情况更大。Wilson提出,现在市场的定价与他预期的盈利衰退已经出现了脱节,而这与2008年夏天有一些相似之处。在谈到当前与2008年的不同之处时,他预计经济低迷不会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不会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 中国经济前景获外资看好,大摩上调中国2023年GDP增速预期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上调了对中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期。他们预计,随着中国逐步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团队在报告中写道,该行将中国明年经济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经济流动性和经济活动将反弹至今年6月和7月的水平;在2023年剩余的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之上。 IEA:随着俄罗斯出口下滑,明年油价可能会上涨 IEA表示,随着西方的制裁措施挤压俄罗斯的石油供应以及市场需求超出此前预期,明年油价可能会上涨。IEA月报显示,预计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末暴跌14%。如果这一预测属实,它可能会扭转石油期货的近期趋势。IEA方面称,尽管油价下跌对面临通胀飙升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可喜的消息,但对俄罗斯原油和产品供应实施禁运的全面影响仍有待观察。随着市场度过冬季,预计明年第二季度石油收支将趋于紧缩,且不排除价格再次上涨的可能性。 华尔街看涨能源股:将连续第三年跑赢市场行情 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认为,能源股将连续第二年跑赢美国大盘,且这种趋势将延续到2023年,原因之一是:能源股仍然是现价较便宜的股票。据悉,自年初以来。能源股在2022年飙升了约55%,实现创纪录的年度涨幅,为投资者提供了可观的回报率。随着美联储收紧政策引发市场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的担忧,围绕2023年经济发展前景的质疑不断,但能源多头表示该行业看起来仍然具有吸引力,主要由于标普500指数中能源股的估值和市盈率仍然较低,以及预期未来油价将逐渐趋于稳定。 美国政府再向辉瑞支付近20亿美元购买新冠药物Paxlovid 辉瑞周二表示,美国政府同意向该公司支付近20亿美元,购买其新冠病毒抗病毒药物Paxlovid额外370万个疗程。辉瑞表示,新疗程的药物补充了辉瑞之前签订的2000万疗程合同,计划在2023年初交付。拜登政府此前同意为首批订购的2000万个疗程支付约106亿美元,大约每个疗程530美元。根据新合同,政府每个疗程支付的费用大致相同。根据Refinitiv的数据,在签订新合同之前,分析师预测Paxlovid的销售额将在2022年超过220亿美元,明年将接近120亿美元。 礼来与Eva Pharma合作在非洲以低价生产和提供的胰岛素 礼来表示,它正在与Eva Pharma合作,为中低收入国家(LMICs)至少100万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可负担得起的人胰岛素和类似物,这些国家大部分位于非洲。礼来表示,这是该公司首次以极低的价格向Eva提供胰岛素活性药物成分(API)。礼来还将无偿提供技术转让,使Eva能够配制、填充和完成胰岛素小瓶和胰岛素粉盒,从而使该公司成为非洲值得信赖的这些产品生产商。礼来指出,Eva预计将在18个月内开始分发非洲生产的胰岛素产品,到2030年,每年将惠及100万人。 预计业绩大增,New Fortress提高股息近3000%至3美元 12月12日,液化天然气供应商New Fortress Energy宣布承诺将税前利润的约40%以股息形式返还给股东。在全球能源紧张的情况下,New Fortress预计今年将实现创纪录的收益。因此,该公司表示,董事会批准了一项新的股息政策,其中包括在明年1月份支付每股3美元的股息,较此前的10美分提高近3000%。 FFIE在FF 91 Futurist的测试和验证方面继续取得进展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Inc.表示,在FF 91 Futurist的测试和验证方面继续取得进展。FF 91于2017年作为概念车型推出。这款车是法拉第未来的旗舰产品,拥有1050匹马力,百公里加速不超过2.4秒,将在该公司的汉福德工厂内生产。 百度上线疫情指数,将为疫情未来趋势研判提供重要参考 日前,百度APP正式上线疫情指数,该指数包括百度健康问诊指数、百度疫情搜索指数两大指数,有助于从大数据层面为疫情未来趋势研判提供重要参考。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相比两周前,重点交通枢纽客运量上升达三成,重点旅游景区和购物中心客流量上升超四成。同时,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求诊需求,百度健康也为确诊患者推出专属义诊通道,提供7*24小时在线响应,及时解答患者问题。 每日优鲜将提交满足继续上市合规计划 每日优鲜将提交满足继续上市合规计划。分析人士称,每日优鲜市值达标的难度不大,截至美股周一收盘,每日优鲜股价收报2.08美元,总市值1632万美元。最近一段时间,每日优鲜涨多跌少,相比最低点已经有6成的涨幅。此前,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报,并表示正在积极进行重组。 1药网盘前下挫,网售新冠特效药Paxlovid为不实消息 1药网旗下互联网医院的新冠咨询门诊开始预售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定价为2980元/盒。不过,消息一经曝光,Paxlovid便快速下架。针对这一事件,辉瑞知情人士表示,Paxlovid网售为不实消息。
lg
...
金融界
2022-12-14
【A股头条】重磅利好之下美股却高开低走!新政策发布,涉及数据安全!两款新冠口服药将开启网售?下架!
go
lg
...
微幅收跌,中证1000指数跌近1%。中
小
盘
股
已经出现开始走弱的迹象,但尚不能确认拐点。中证1000指数可看作是双头雏形,关注11月28日低点颈线位的重要支撑,这里不破就还是震荡格局依然不会打破,还有再度向上的希望。美国11月CPI低于预期刺激美股上涨,周三大盘或将反弹,但预计出大阳线的可能性不大,可关注受到传闻利好的半导体板块。 题材掘金 纸浆:据券商草根调研,13日巴西Suzano宣布12月桉木浆外盘,报价820美元/吨,较7月报价下调4.7%。机构认为,本次阔叶浆降价或印证供需格局逐步向好,为纸企业绩弹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未来两季浆价除受到供给侧扩产及库存增长影响,剪刀差释放特种纸及生活用纸业绩空间。 标的:中顺洁柔(002511)、仙鹤股份(603733) 数字人:据报道,工信部、公安部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定》新增“数字人物”,将其明确列入监管重点。业内人士认为,将数字人纳入监管是市场发展的需要。近段时间以来,在元宇宙概念推动下,虚拟数字人市场迅速升温。腾讯、百度、阿里、字节、华为、快手等科技和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数字人。业内预估,到2025年虚拟数字人产业规模为1000亿元。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预测,至2030年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095亿元。 标的:中视传媒(600088)、日播时尚(603196) 基因疗法:据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一种革命性的新型基因疗法碱基编辑(base-edited)治疗了一名身患T细胞白血病的13岁年轻患者,这是世界首例应用这项技术的病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称,这名女孩之前对其他疗法已无反应,但在今年5月接受了碱基编辑技术治疗后,现在身上已经检测不到癌细胞。 标的:开能健康(300272)、贝瑞基因(000710) 公告精选 【重大事项】 万华化学 600309:拟176亿元建设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 中国平安 601318:前11月子公司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7064.26亿元 云南铜业 000878:拟64.24亿元投建西南铜业分公司搬迁项目 威高骨科 688161:拟10.3亿元购买新生医疗100%股权 【并购重组】 中富电路 300814:拟发行不超5.2亿元可转债 瑞丰高材 300243: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不超1.05亿元 天风证券 601162:拟非公开发行不超100亿元公司债券 吉宏股份 002803:拟发行不超8.02亿元可转债 用于电商全球数字化总部建设项目 海正药业 600267:拟发行不超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电连技术 300679: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 【增持减持】 光莆股份 300632:拟以7500万元至1.5亿元回购股份 海程邦达 603836:拟以5000万元-1亿元回购股份 本川智能 300964:拟以3000万元-6000万元回购股份 酷特智能 300840: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6%股份 新通联 603022: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中粮资本 002423:弘毅弘量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泰瑞机器 603289:泰德瑞克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翔港科技 603499: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中油资本 000617:海峡能源拟减持不超1.81%公司股份 晨丰科技 603685:嘉兴宏沃拟减持不超过1.9%股份 【其他事项】 协鑫能科 002015:与深巴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新宙邦 300037:拟不超12亿元投建电子化学品项目 润阳科技 300920:拟设合资公司 开拓塑料包装领域 奥特维 688516:签订9600万元多主栅划焊一体机销售合同 人福医药 600079:三峡制药二分厂发生意外事故 已停产进行安全检查 三友化工 600409:拟以不超10.5亿元收购三佳集团硅化工板块资产 天能股份 688819:拟筹划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钒钛股份 000629:与大连融科签订2023年钒电池储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协议 振华股份 603067:控股孙公司拟5亿元投建智慧公路港项目 国药现代 600420:硫酸阿巴卡韦原料药通过WHO的PQ认证 盛航股份 001205:与扬州金陵在新造船及航运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王子新材 002735:控股子公司与零跑科技签订零部件采购通则 多氟多 002407:拟6亿元参设氟基新材料产业基金 蓝帆医疗 002382:拟不超过24.8亿元投建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 省广集团 002400:拟收购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5%股权 东华能源 002221:子公司拟引进产投基金 获增资5亿元 岭南控股 000524:国有股权无偿划转 公司控股股东拟变更 *ST吉艾 300309:控股股东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 公司控制权拟变更 东箭科技 300978:获得某新势力主流自主品牌客户电动侧开门项目定点通知书 拓维信息 002261:子公司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IT设备采购项目投标 泰达股份 000652:拟投资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 宁波港 601018:头门港务拟购买头门港一期、二期码头资产 立方制药 003020: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收到一致性评价受理通知书 中国宝安 000009:子公司马应龙拟转让所持大佛药业全部股份 交易提示 【新股申购】 1.杰华特(科创板) 申购代码:787141 股票代码:688141 发行价格:38.26 发行市盈率:125.60 申购评级:谨慎申购 2.微导纳米(科创板) 申购代码:787147 股票代码:688147 发行价格:24.21 发行市盈率:412.24 申购评级:不建议申购 3.瑞奇智造(北交所) 申购代码:889172 股票代码:833781 【可转债申购】 优彩转债 127078 【限售解禁】
lg
...
金融界
2022-12-14
抗病毒概念已是明牌 这一方向还是一片蓝海……
go
lg
...
微幅收跌,中证1000指数跌近1%。中
小
盘
股
已经出现开始走弱的迹象,反弹结束的可能性在增大,不过当前仍只能看作是震荡格局。 大盘总体还是震荡,沪指回补了5日的部分缺口。由于指数震荡多日且重心下移,该缺口并非突破缺口,后面有望被全部回补。中证1000指数走势偏弱,将1日的缺口全部回补了。该指数可看作是双头,可关注11月28日低点颈线位的重要支撑,这里不破就还是震荡格局,而一旦大幅击穿则意味着反弹结束。 很多人都认为放开后经济就会好,我想未来的某个时点起会因此而好一些,但短期看是不现实的。放开并没有长期而充分的过度,而且很突然,人们普遍还没有适应。当前,就北京市而言,感染人数激增,很多人病倒了,没病的人也是惴惴不安,很多人也不太敢就此放飞自我去大肆吃喝玩乐,主要的消费之一是买药、买抗原,呵呵。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春运的到来,新增阳性数量将在全国蔓延扩散,消费是不可能有什么好表现的。而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也会造车劳动力短缺,供应链被破坏,或许会引发一些商品的涨价,推高CPI并进一步抑制需求,经济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只有第一波冲击过去了,感染人数从峰值开始回落,人们的恐慌情绪逐步消散,消费才会逐步恢复,股市也会因此而受益,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总之,无论如何,即使看好未来的复苏,也要先经历一波洗礼,如果从现在看到明年上半年,股市大概率会是先抑后扬的走势,从现在起,还是先看跌一波再说,关注市场信号即可。 对于投资机会方面,医药等需求侧已经是明牌,而由于劳动力短缺的供给侧机会还没有被市场挖掘,未来可以关注哪些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即因供给不足而引发的涨价题材。(来源:公 众 号“中产投资”)
lg
...
金融界
2022-12-13
格上宏观周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通胀与进出口数据出炉
go
lg
...
周沪深300和港股成分股继续强力反弹,
小
盘
股
和科创50表现较弱。海外方面,华尔街投行对美股明年走势判断非常谨慎。高盛、美银、摩根士丹利等预计,明年美股将持续波动,预计标普500指数将于明年一季度见底,而后有所回升,年底将收于4000点附近。国内方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疫情防控十条措施;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财政部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展望后市,私募管理人认为国内地产政策和防疫方针逐步放松,经济正在企稳回暖,预期也将逐步改善。 保银投资:疫情管控政策迎来重大优化,对股市是明确利好。 本周三地市场上涨。国内方面,本周疫情管控政策迎来重大优化,防疫“新十条”进一步减少了出行限制。保银认为国疫情放开的方向是确定的,这对股市是明确的利好。疫情政策的调整已经短期阶段性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下一步更需关注的问题是新一届领导明年的经济政策部署是否会超预期。本周召开的政局会议已定调2023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几个月投资者可以关注其他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的颁布,这些政策将会成为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的动力。 海外方面,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8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为23万人,符合市场预期,但续请失业金人数升至167.1万人,系今年2月初以来的最高值。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初步降温现象,可能助推美联储在下周的议息会议上放缓加息脚步。 保银将不断加深企业基本面研究,通过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结合自上而下宏观策略判断,并利用行业个股对冲策略防范系统性风险,努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 睿扬投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逐渐有企稳回升的迹象,疫情防控仍然是影响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 本周市场延续了上涨态势,板块上,食品饮料、家电、商贸零售涨幅靠前,公用事业、通信、国防有一定回撤。 国内方面,6日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突出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一系列优化防控的措施,也促进了市场情绪的高涨。 海外方面,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金救济人数小幅上升符合预期,暗示就业市场有所降温,进一步支持美联储下周放慢加息步伐,是美股上涨背后潜在推动因素。此外,下周美联储备受期待的2022年最后一次利率会议,市场预计将把基准利率提高50个bp。下周二11月CPI是可能左右美联储近期决策的重磅数据。 目前市场整体来看有所上涨,但仍然是“强预期、弱现实”的情况,市场担心预期炒作和显示业绩之间的预期差。但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逐渐有企稳回升的迹象,疫情防控仍然是影响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 淡水泉:政策预期转向,优质成长股开始体现困境反转特征,市场也处于消化分歧凝聚共识的过程。 本周受防疫“新10条”措施出台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内容信息催化,沪深300指数上涨3.29%。行业层面,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政治局会议对消费重要性的强调,继续提振投资者消费复苏预期,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商贸零售板块领涨,公用事业,通信,国防军工板块领跌,呈现出与上涨板块的资金跷跷板效应。本周组合正贡献主要来自于物流和消费板块。 随着政策预期的转向,前期一直承压的优质成长股近一段时间呈现明显的修复,开始体现困境反转特征,成为组合近段时间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近期市场情绪变化仍然较快,不同资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市场也处于消化分歧凝聚共识的过程,这也符合经典的“机会从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的特点。淡水泉也将努力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机会做好研究储备,提高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度,争取做好应对。 2、本周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本周各指数均表现较好,其中恒生科技和中国互联网指数领涨,本周涨幅分别为12.65%和8.70%;中证500和中证1000涨幅最小,本周分别上涨0.39%和0.00%。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市场风格:本周市场多数风格表现不错。具体来看,消费和金融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本周分别上涨3.76%和3.51%;只有稳定风格的个股下跌,本周跌幅为0.23%。市场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震荡调整的基调,板块轮动较为明显。 从估值来看,稳定和消费风格所处的历史分位点较高,成长、周期、金融风格目前估值较低。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行业表现: 本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2个行业上涨。其中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商贸零售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7.22%、6.74%、5.40%。国防军工,通信,公用事业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1.61%,1.61%,2.70%。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从行业估值来看,汽车,农林牧渔,社会服务,商贸零售行业的估值分位数在80%以上,仍有19个行业估值处在50%的十年分位数以下。 数据截至2022-12-09,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资金面上来看,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65.5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43.98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09.48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332.57亿元。国际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对北向资金影响较为明显。从成交量上来看,本周成交量较上周上升,参与者情绪回暖。 数据截至2022-12-09,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风险溢价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2.89%,接近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上抬,市场情绪较弱,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数据截至2022-12-09,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注:风险溢价是指市场投资组合或具有市场平均风险的股票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额。我们这里用全部A股PE倒数减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总体来看,本周各大指数普遍收涨,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平均日成交金额上升,参与者情绪初步回暖。本周,中央政治局会议与各地防疫的持续松绑刺激了资本市场上升。首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定调仍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特别指出要“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在当前防疫“二十条”及“新十条”的逐步落地下,经济虽短期面临疫情扰动,但中长期形势逐渐明朗,有助于推动市场信心逐步修复。不过目前在指数经历连续上涨后,已经走到了阻力位,一些资金获利了结的举动令市场有所徘徊。建议关注政策预期边际改善的行业。 3、本周宏观经济分析 海外方面,本周OPEC+决定维持200万桶/日的石油减产政策不变,而欧盟对俄油60美元/桶的限价令正式生效,短期内冬季能源需求仍较强,而供给侧扰动较多,国际油价或呈震荡走势,而全球需求下降油价向上空间有限,但中国防疫政策优化或对后续原油需求有支撑。另外,美国11月ISM非制造业PMI为56.5%,超出市场预期,反映美国服务业目前仍保持强劲增长,美联储在加息节奏虽将放缓,但由于服务业部门的通胀下降缓慢、工资上涨压力上升,加息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国内方面,本周公布了11月进出口和通胀数据,并召开了今年最后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11月进、出口数据均显著下滑,具体来看,美元计价出口-8.7%,前值-0.3%。内疫扰动拖累内需继而冲击进口,美欧滞胀与衰退的预期是冲击我国外需的核心因素。主要贸易对象国出口方面,我国对美国、欧洲及东盟出口下滑是11月出口主要拖累项。通胀方面,CPI同比涨幅继续收窄,PPI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具体来看,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收缩0.5个百分点,PPI同比降幅为1.3%,与上月持平。CPI下降与以下几点有关:一是蔬菜价格超季节性回落,二是猪肉价格显著回调,三是疫情反复抑制核心CPI修复,四是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下降幅度较大。PPI的下降与能源价格震荡回调相关。政策方面,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并强调“加力提效”,在今年财政政策加大力度背景下,明年或以存量政策落地见效为主,不过财政政策仍有空间,预计仍会根据稳增长压力进行相机调节;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意味着结构性工具将成为主要的政策手段,总量上“易紧难松”,短期流动性将维持当前的收敛态势,最终仍将取决于宽信用效果。此外,海外需求确定性下行背景下,会议要求“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消费和投资端有望获得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会议中还提及“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由此政策或将进一步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倾斜。在防风险方面,会议要求“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意味金融市场或难有泡沫化的机会。 展望未来,从海外来看,如果美联储仍旧致力于回到2%,将造成后期货币政策过紧的风险。急速加息周期结束并保持耐心有助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深度衰退和不必要的金融市场波动。12月加息50bp为大概率事件。 从国内来看,12月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稳增长的重要信号,核心在于激发全社会各类主体活力。防疫政策优化将推动消费温和复苏,CPI大概率温和上涨。PPI方面,短期看PPI同比仍处在探底阶段,随着明年国内需求回暖,下半年同比有望回正。出口方面,海外经济体生产、消费需求加速走弱,或将持续形成对出口增速的拖累。 4、当周重要新闻 新闻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东北证券认为, (1)本次政治局会议延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同时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加突出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要求“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增长仍是重中之重。 (2)在宏观管理政策选择上,本次会议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同时财政政策具体表述由“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调整为“加力提效”,货币政策则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调整为“精准有力”,更加强调效率与效果。 (3)在疫情表述方面,本次会议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于此前7月份政治局会议减少了“动态清零”和“算政治账”等表述,这与近期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更为关注防疫与经济发展平衡的大趋势一致。会议结构层面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扩大消费。 华福证券认为,政策总体基调上,在保持了整体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下,新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说法。同时,会议强调未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会议淡化了具体产业的部署,强调了风险防范的重要,并增加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要求。相较于去年年末和今年年中,本次政治局会议对疫情防控政策的指引部署减少,且未提及房地产相关板块。新增强调了民生商品的稳物价和能源物品的保障供应工作。整体上,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政策基调依旧是稳增长为主。产业政策重视安全,利好国产替代、硬科技行业;在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活力方面后续或有政策出台,值得期待。不过,疫情发展可能对政策制定的影响超预期。政策落地方面,政策配套执行可能不及预期。另外,经济修复的速度不及预期,造成宏观基本面下行情况。 华泰证券认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疫情防控方面,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告中明确提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十条措施中针对国内各地的疫情防控做了优化调整。地产政策方面,本次公告中没有明确提及相关政策,而今年4月和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均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货币及财政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防风险方面: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新闻二:11月进出口数据出炉,如何理解? 以美元口径计算,2022年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9%(前值7.7%),其中出口同比增长9.1%(前值11.1%);进口同比增长2.0%(前值3.5%);进出口差额8020.4亿美元。从单月数据来看,11月出口金额同比减少8.7%,前值-0.3%;进口同比减少10.6%,前值-0.7%;贸易顺差698.4亿美元。基数效应以及外需回落的背景下,出口增速下滑已经是市场的一致预期,但是11月出口增速较前值大幅回落8.4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反映出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风险。 红塔证券认为,往后看,在俄乌冲突、欧美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出口下行压力仍存。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目前来看,外需的下行速度大于内需的修复速度,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明年外需大概率会继续下行,同时也会对制造业投资造成一定拖累。信心受损以及局部冲击下消费和地产的回暖还需要一定时间。基建投资可能会继续发挥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要更多增量政策出台以推动经济修复。 招商证券认为,对于出口,全球PMI趋势下行、美国补库存转向去库存等领先指标均表明海外需求市场持续萎缩的概率较大,我们维持12月份出口增速依然偏低的原有判断。2023年一季度,全球经济体(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PMI可能继续偏弱,对我国中间品和消费品的持续性需求减少,全球贸易收缩继续限制我国出口增长。对于进口,今年下半年国内经济一直处于弱复苏状态,导致进口增速持续维持较低水平。但随着疫情防疫政策的优化,国内生产端和消费端面临的阻力明显变小,消费需求刺激(尤其是房地产需求)等一系列政策已出现边际调整,经济复苏空间较大,这会带动进口需求增速上行。 东海期货认为,11月贸易顺差大幅下降,且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由于国外需求快速回落,而且回落幅度超预期,另一方面国内需求快速回落,进口大幅下降;整体而言,目前外需相对较强内需相对较弱的局势导致国内呈衰退式顺差的局面。随着海外经济进一步放缓,出口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而国内经济中长期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国内稳经济政策及一揽子接续稳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地,预计国内需求将逐步回暖,对进口有一定的支撑,贸易顺差可能进一步回落。 新闻三:11月通胀数据出炉,怎样看待?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1月CPI和PPI数据:2022年11月CPI同比上涨1.6%(前值为2.1%),核心CPI同比增长0.6%(前值为0.6%);PPI同比下降1.3%(前值为下降1.3%)。 光大证券认为,11月CPI同比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的基数相对较高有关,符合季节性。从结构来看,11月CPI呈现“食品价格加速回落,能源价格稍有回升,核心通胀持续低迷”的特点。目前CPI同比价格的波动主要来自供给端的推动,需求整体相对较弱。后续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可能下降,但临近年末,CPI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PPI同比为负而环比连续两月为正,预示处在改善企稳阶段。 浙商证券认为,CPI同比下行幅度较大。蔬菜价格超季节性回落,猪肉价格显著回调,疫情反复抑制核心CPI修复,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下降幅度较大。PPI回升力度较弱,能源价格震荡回调。稳增长、稳就业仍是近期政策首要目标。12月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稳增长的重要信号,核心在于激发全社会各类主体活力,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我们认为后续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问题将有所改善。 东方金诚认为,在猪肉价格见顶回落,以及短期内消费偏弱会继续抑制核心CPI涨幅的前景下,12月CPI同比或将继续保持在2.0%以内的温和水平。PPI方面,短期内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缺乏大幅上涨动力,延续下跌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当前绝大多数工业品价格的绝对水平仍然偏高,后期也还有一定下行空间。我们判断,12月PPI同比将在-0.5%左右,今年底明年初PPI同比有可能持续处于负增状态。这在减轻下游行业成本压力的同时,也是明年初国内物价走势有望继续保持温和状态的一个积极因素。 5、下周重要事件 1)中国:11月社融、M1、M2、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2)美国:11月通胀数据; 3)欧盟:11月通胀数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lg
...
格上财富
2022-12-11
李大霄:美股大跌中国资产却重新崛起,A股迎32年最实在利好消息+首现创新理论
go
lg
...
克100指数跌2.01%,罗素2000
小
盘
股
指数跌1.5%。热门中概股跑赢市场。 英大证券李大霄表示,截止到2022年12月7日11:20分,上证跌16点,外资流入8亿 今天成交仅9000亿之下,只因3200点空头实力太过强大,需要反复打磨,牛只是歇歇脚。 随着美联储鹰派见顶,通胀回落,美元见顶,中国经济重启,人民币重新走强为契机。比较鲜明的主线是中国资产再度崛起,从中概股、在港中概股、港股、A股的为顺序,以最低估最优质最有竞争力的优秀公司为核心,主因是外资从摒弃中国资产到重新增配甚至争抢中国资产,中国资产被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低位开始重新启动。 其中中概概跌幅超78%,很多优质股票下跌80-90%,是一个超极大熊市的极端跌幅,恒生指数创下14597点跌回25年前,非常接近7.34的历史最低估值,大量股票甚至股票以0.1-0.5pb在交易,这是一个深度价值投资者一生之中难遇的投资机遇,此牛宜越早骑上越主动。牛太多,骑上便是,何需捉?捉牛一说太小心眼。 李大霄认为,还有另一条主线——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全新理论的诞生。在李大霄看来,这是A股3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创新理论,这里面就隐藏者重大投资机会,遍布在最低估最优质最龙头的投资蓝筹龙头股之中。 “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市场重心上行,要稳定市场还需要保持引资速度和融资速度的平衡”,李大霄指出,《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是实实在在的真正意义的重大利好,可以源源不绝地带来长期资金,这是中国股市32年以来最实在的利好消息。其他各项长期资金如社保、保险、外资、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入市也才刚刚开始,还没入市的各项长期资金潜力还很大。 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推动股票市场重心提升。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18%。2013-202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6%,远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贡献率的总和,未来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还会慢慢提升,经济增长从长远看必然推动股票市场重心提升。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就打开了中国优质资产的上行空间。 “不太遥远的将来,中国会从第二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一,小牛就有可能渐渐长成大牛。”李大霄称。
lg
...
金融界
2022-12-07
新信号!最强主线生变,A股谁是主角?
go
lg
...
市场整体而言,将有助于形成覆盖大、中、
小
盘
股
的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产品体系,共同维护市场稳定,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此外,对银行、险资等机构投资者而言,可以排除市场波动隐忧,积极配置优质股票,进一步利好大盘,这也意味着量化私募将在股票市场风险对冲上有所作为,A股整体估值也会由于配置资金的增加而被动提升。 除了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外,上证50股指期权的推出对上市国企也有影响。 上证50指数中绝大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其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将为这些上市公司的价格发现和合理定价发挥作用。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站位更高一些,上证50股指期权及其他权益类金融衍生品,应该也是易会满主席日前提到的“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回顾国内股票期权的发展,上证50ETF期权作为第一个上市的金融期权品种,有着将近8年的发展时间与投资者积累,市场份额占比大,为投资者所熟悉。因此,挂钩同一指数系列的上证50股指期权推出后有望迅速成长,或将成为国企价值重估的又一大支撑。 短期来看,在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和人民币汇率回升的情况下,市场进入做多的时间窗口。尤其是受益于经济消费复苏、前期超跌严重的大盘蓝筹股表现惊艳,复苏预期交易仍然是市场短期主线,在“中字头”概念的带动下,大盘价值与金融股行情有望持续。 成长与价值谁是主角? A股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大小盘轮动的现象,价值蓝筹与中小盘成长的风格切换始终是热议话题。 例如在2013-2015年
小
盘
股
的表现更好一些,2016年之后由于降杠杆等一系列因素,明显收紧了市场流动性,
小
盘
股
也进入了调整期。但最近几年,随着流动性不断宽裕,A股市场中小盘风格再度展露强势。 不过,随着近期国企价值重估愈发火热,以“中字头”概念股为代表的大盘股持续上涨。大、
小
盘
股
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再次被摆上台面。 以此次上证50指数期权为例,结合与金融衍生品的互动来说,大盘股的风险对冲能力其实更优。大资金持有优质蓝筹股,当股市存在回调风险的时候,大资金可以通过做空金融衍生品来对冲持股风险,而
小
盘
股
由于走势与大盘相差相对较大,所以金融衍生品对于
小
盘
股
的对冲风险功能相对较弱。 复盘近二十年大盘价值与中小盘成长表现可以发现,大部分时间里大盘股和中
小
盘
股
具有较高的同向性:六轮同步上涨行情中,代表中小盘的中证1000往往更具弹性;五轮同步调整行情中,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则更具韧性。 综合来看,对大盘价值和中小盘成长的配置可以分为三种情形讨论: 情形一,经济复苏:(1)“估值合理+信用下沉”情况下,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均利好沪深300和中证1000,可配置大盘价值与中小盘成长(更具弹性);(2)“估值约束或信用收缩”无论沪深300还是中证1000,不受约束的一方将明显占优,多数情况下大盘价值更占优势。 情形二,经济过热:主要表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PPI上行且处于较高水平。期间,中证1000占优,中小盘成长配置价值凸显。 情形三,经济衰退:(1)剩余流动性收缩+ERP(“股权风险溢价”,指股票市场指数市盈率的倒数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值,代表了这两类资产预期回报的差额)上升时,在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均承压的背景下,沪深300和中证1000往往表现为下跌行情,期间大盘价值股往往更加承压;(2)剩余流动性扩张+ERP回落时,中小盘成长更具弹性。 以目前情形而言,开源证券认为未来国内经济趋于复苏,可类比情形一,尤其与当中“估值合理+信用下沉”的环境变化更为相似,一旦情绪面缓解,A股有望重拾上涨行情。
lg
...
证券之星
2022-12-06
中金所“上新”!国企价值重估又一利器?
go
lg
...
市场整体而言,将有助于形成覆盖大、中、
小
盘
股
的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产品体系,共同维护市场稳定,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此外,对银行、险资等机构投资者而言,可以排除市场波动隐忧,积极配置优质股票,进一步利好大盘,这也意味着量化私募将在股票市场风险对冲上有所作为,A股整体估值也会由于配置资金的增加而被动提升。 除了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外,上证50股指期权的推出对上市国企也有影响。 上证50指数挑选了沪市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有代表性的50只证券作为样本,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上证50最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隆基绿能、兴业银行、长江电力、中信证券、中国中免、恒瑞医药、药明康德。11月以来,上证50指数走出一轮上涨行情,11月单月涨幅达到13.53%。 值得一提的是,上证50指数中绝大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其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将为这些上市公司的价格发现和合理定价发挥作用。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站位更高一些,上证50股指期权及其他权益类金融衍生品,应该也是易会满主席日前提到的“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大盘股和
小
盘
股
谁是主角? A股市场上,一直存在着大小盘轮动的现象。 例如在2013-2015年
小
盘
股
的表现更好一些,2016年之后由于降杠杆等一系列因素,明显收紧了市场流动性,
小
盘
股
也进入了调整期。但最近几年,随着流动性不断宽裕,A股市场小盘风格再度展露强势。不少基金经理认为,大小盘的轮动往往会持续几年,本轮小盘的相对强势周期远没有结束。 但是,随着近期国企价值重估愈发火热,以“中字头”概念股为代表的大盘股持续上涨。大、
小
盘
股
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再次被摆上台面,后市的风格将如何转变成了热议的话题。 以此次上证50指数期权为例,结合与金融衍生品的互动来说,大盘股的风险对冲能力其实更优。大资金持有优质蓝筹股,当股市存在回调风险的时候,大资金可以通过做空金融衍生品来对冲持股风险,而
小
盘
股
由于走势与大盘相差相对较大,所以金融衍生品对于
小
盘
股
的对冲风险功能相对较弱。 短期来看,天风证券认为当下至2023年1月,权益类资产性价比仍具吸引力,复苏预期交易仍然是市场短期的主线,流动性边际收缩对成长股和中小盘风格的压制更为明显。大盘价值与金融的投资价值较高。 中长期来看,开源证券则判断,未来国内经济趋于复苏,“估值合理+信用下沉”的情况下,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均利好沪深300和中证1000,一旦情绪面缓解,A股有望重拾上涨行情,建议配置:大盘价值与中小盘成长(更具弹性)。
lg
...
证券之星
2022-12-06
上一页
1
•••
135
136
137
138
139
•••
148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上任后“很快”对华征收关税!经济学家:中国不太可能采取严厉报复
lg
...
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美元创一年来最长涨势
lg
...
金价周五飙升近47美元的原因在这!普京发重要信号 分析师金价技术前景分析
lg
...
黄金下周行情价格走势预测分析及黄金独家交易操作建议布局
lg
...
贺博生:黄金原油下周行情涨跌趋势预测及周一开盘操作建议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9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0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