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预见2023】华西证券李立峰:扩大内需首要在扩大消费,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
go
lg
...
运行仍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前景如何?人民币汇率、黄金、能源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出口面临风险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美联储本轮加息终点将是多少,对A股流动性有何影响? 金融界《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邀请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希望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 核心观点: ● 2023年,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全年
中
国
经
济
有望整体好转,国内需求进入复苏通道,经济增长将向潜在增速回归。 ● 面对2023年的出口下行压力,稳外贸政策需进一步发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稳住外贸订单。二是稳住外贸主体。三,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下一步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 随着2023年硅料产能提升,组件价格将持续下行,2022年开工但是延迟投产的项目将在2023年上半年投产,2023年增量项目将集中于下半年投产,2023年国内新能源装机有望迎来提速。 ● 各国央行扩大黄金储备与去美元信用下降有关,长期看全球货币体系呈现“去美元化”趋势,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下,黄金作为美元储备的核心替代品,需求有望提升。 ● 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在今年3月份结束,根据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显示,今年2、3月加息幅度将降至25个基点,加息终点利率预期为5%。 以下是对话全文: 国内需求进入复苏通道,经济发展信心源自三大方面 金融界:您如何看2023 年
中
国
经
济
?经济发展的信心源自何处?您对2023 年
中
国
经
济
有何寄语。 李立峰:2023年,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全年
中
国
经
济
有望整体好转,国内需求进入复苏通道,经济增长将向潜在增速回归。 展望全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疫情冲击减弱。自去年11月以来防疫政策优化后,各地疫情先后达峰回落,随着消费场景修复和居民收入信心的回升,2023年国内消费将总体复苏,成为拉动全年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第二,房地产政策持续宽松,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去年以来房地产供给端支持政策“三箭齐发”,需求端政策持续放松,近期官方再次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前期政策效果落地和增量政策的发力,市场信心将逐渐修复,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有望企稳; 第三,国内政策已转向“稳增长,宽信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宏观政策方面,历次扩内需政策发力阶段货币和财政政策均偏积极,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力度不会小于去年,流动性环境维持合理充裕,同时财政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此外,“扩内需”产业政策红利不断,监管层面对民营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频频释放暖意,有利于营造稳定的政策预期。 人民币汇率将回归双向波动,全年有望小幅升值 金融界: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最受关注的是美元汇率快速升值,新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开门红态势。您觉得今年美元走势会是怎样的?人民币会成为2023年强势货币吗? 李立峰: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始于2022年11月,新年来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破6.7。11月至今,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分别累计上涨6.89%和7.75%。 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海外方面,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放缓使得美元指数回落,非美货币相对升值。12月美国CPI环比下跌,薪资涨幅持续降温进一步确认美国通胀压力正在缓解,同时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先后跌破荣枯线使得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增加。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已步入尾声,市场预期美联储2月和3月议息会议上各加息25个基点后就停止加息。国内方面,防疫政策于去年11月逐步优化,经济疫后复苏预期支撑人民币走强。同时,房地产和平台经济等领域政策释放偏暖信号,进一步增强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信心。近期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2023年GDP增速目标,联合国报告也预测今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将会加速。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提升,从全球资金流向来看,去年11月至今,外资净买入A股规模已超2000亿元。 展望2023年,美元指数有望回落但保持相对高位。需求收缩和通胀下行的趋势促使美联储向鸽派转向,将带动美元指数走弱。但中期来看,美国经济持续强于欧洲,使得美元维持相对高位。 人民币汇率将回归双向波动,全年有望小幅升值。短期来看,市场对2、3月份美联储加息放缓的定价较充分,美元回落的速度或有所放缓;全年来看,美国经济衰退压力逐步显现,而
中
国
经
济
伴随疫情缓解和稳增长政策的发力进入复苏通道,全年经济增长有超预期可能,支撑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稳外贸政策需进一步发力,稳外贸订单、稳外贸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金融界:今年出口将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您觉得今年我国出口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应对? 李立峰:我国出口增速自去年8月起快速下滑,10月以来出口增速同比转负。海外经济景气度来看,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自2022年8月以来持续低于荣枯线,欧元区和美国制造业PMI分别自去年7月和11月起低于荣枯线,12月我国新出口订单PMI录得44.2%,创2022年新低。联合国在《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许多国家在2023年面临经济衰退风险,既影响发达国家,也波及发展中国家。展望2023年,随着外需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叠加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全年出口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节奏上或前低后高。结构上,光伏、锂电池、汽车等产品出口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面对2023年的出口下行压力,稳外贸政策需进一步发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稳住外贸订单。去年12月以来,疫情防控优化后,广东、浙江、江苏等政府组织外贸企业出海主动抢订单,释放积极信号;二是稳住外贸主体。需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第三,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例如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保障各类口岸物流运输畅通等。 扩大内需首要在扩大消费,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 金融界:出口面临巨大压力,扩大内需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政策关注的重点,未来如何扩大内需? 李立峰:外循环对
中
国
经
济
的拉动趋弱后,内循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扩大内需将会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内需的拉动主要体现在消费和投资上: 1)扩大内需首要在扩大消费。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领域有望得到政策的重点支持。防疫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后,经济活动和消费场景恢复正常化,同时近三年来预防性储蓄的大幅上升使得居民存款增速处于过去十年来的高位,将成为2023年消费复苏的潜在动力。 2)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基建、制造业投资继续发力。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政府投资的力度不会减退,将通过财政贴息等办法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支持制造业技改投资、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投资等,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货币金融政策明显向制造业倾斜,制造业投资有望成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的主抓手之一。 3)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2022年四季度中央对地产表态传递出更加积极的信号,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3年政策面将重点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去年供给端支持政策“三箭齐发”,需求端宽松政策持续出台,但受疫情和居民预期下行影响,地产景气度持续下行,2022年1-11月,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累计同比增速降幅均超过20%。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2023年全面通胀压力不大 金融界:考虑到当前海外通胀仍将高位运行,容易通过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向我国传导,尚需要高度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同时,国内防疫优化后经济复苏,各种需求也开始起来,您觉得今年通胀会在什么水平? 李立峰:整体来看,我们判断今年物价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全面通胀的压力不大。 从PPI来看,欧美先行指标维持收缩态势,12月美国Markit、欧元区、英国PMI分别为46.2、47.8、44.7,已连续多月低于荣枯线,需求承压下工业品价格难以明显上行;国内来看,疫情防控优化叠加稳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经济活动复苏或带来工业品价格回升压力,但另一方面地产销售和投资仍较为低迷,较难支撑工业品价格快速上行。 从CPI来看,影响通胀的一个核心变量是猪肉价格。供给端看,2022年4月能繁母猪触底回升,开始持续且较快的补库存,春节后猪肉价格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从猪肉价格来看,2022年 4-10月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其高点远超过过去两轮猪周期中的高点,2023年二三季度会面临基数因素抬升的对冲。另外一个影响通胀的核心变量是原油,海外经济持续收缩导致原油整体需求偏弱,供给端OPEC+限产有意维持原油价格平稳,预计2023年原油呈现供需两弱格局。从以上两个因素来看,即使考虑到国内防疫优化后经济复苏,预计2023年全面通胀的压力不大。 2023年煤价仍然有所支撑,国内新能源装机有望迎来提速 金融界:如何看待今年能源价格走势?新能源对旧能源的替代会不会进一步加快? 李立峰:旧能源方面,新增产能有限格局下,2023年煤炭价格仍有所支撑。供给端来看,2022年在高强度保供生产下,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历史峰值,现有产能带来的产量增长基本达到极限;过去三到五年受限于低迷的资本开支与新建煤矿行动,新建产能投产也有限。需求端看,2023年经济开启正常化复苏,火电、煤化工等领域仍有较可观的增长空间。在增量有限和需求改善趋势下,2023年煤价仍然有所支撑。 2023年国内风光装机有望迎来提速。中长期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对旧能源的替代难以逆转,2018年以来风电、光伏逐步实现平价,产业发展提速,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还未能形成电力供应的可靠替代。从装机量看,2021、2022年累计装机与十四五规划仍有一定距离,主要受高企的组件价格和疫情影响,新能源装机节奏有所滞后。随着2023年硅料产能提升,组件价格将持续下行,2022年开工但是延迟投产的项目将在2023年上半年投产,2023年增量项目将集中于下半年投产,2023年国内新能源装机有望迎来提速。 黄金作为美元储备的核心替代品,需求有望提升 金融界: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两个月增持黄金,今年黄金会不会迎来反弹? 李立峰:海外货币政策政策迎来转向窗口,黄金配置价值显现。对于2023年黄金走势,美联储货币政策和海外经济衰退进程是核心影响因素。从海外货币政策来看,2022年12月美国通胀数据进一步下行,CPI环比增速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下降,以目前情况来看,加息尚未结束但节奏放缓已经基本确认,对金价的压制将逐渐消除。叠加2023年海外需求收缩压力加重,随着经济衰退预期的逐步兑现,避险需求和风险对冲的长期配置需求或成为黄金价格回升的核心动力。 长期看,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利于黄金需求的扩大。2022年俄乌冲突下,各国对金融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幅上升,2022前三季度全球央行买入673吨黄金,前三季度累计净购买量已超过自196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年最大净购买量。各国央行扩大黄金储备与去美元信用下降有关,长期看全球货币体系呈现“去美元化”趋势,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下,黄金作为美元储备的核心替代品,需求有望提升。 估值长期处于低位水平优质国企有望迎来价值重塑 金融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含义?将会对A股那些板块和标的产生影响?对外资有没有吸引力? 李立峰:建立“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目的在于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
中
国
经
济
进入新发展阶段,估值体系需适配于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特征。 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是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估值体系。根据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重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资本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枢纽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引导资源更高效配置:一是突出“人民性”,对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利益的、利于共享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给予价值认可;二是强调“协调可持续”,突出对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支持;三是支持“安全与发展”,向能更好融入国家安全大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领域和环节倾斜更多资源要素。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催化下,估值长期处于低位水平的优质国企有望迎来价值的重塑,短期估值修复来自于情绪的提振,长期估值提升动力主要来自于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下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市值管理下市场认同的提升。从产业升级角度看,市场资源对“硬科技”领域的倾斜将继续提升,关注符合大安全诉求、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细分领域。 在海外成熟市场,估值系统重点围绕业绩和现金流,外资在A股市场偏好投资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政策因子在估值中的作用提升,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政策的理解影响外资进出A股的方向和规模。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转轨升级,企业竞争力和增长活力持续改善,国内资产估值具备长期稳定向上的基础,是吸引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在今年3月份结束,终点利率预期为5% 金融界:您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终点将是多少?年内会不会降息?对今年 A 股走势和资金流动有什么影响? 李立峰:我们认为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在今年3月份结束,根据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显示,今年2、3月加息幅度将降至25个基点,加息终点利率预期为5%。后续降息节奏仍需关注美国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的走势,美联储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2023年没有降息预期,但市场对政策走向更偏乐观,预计最早会在年底降息。 对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的鸽派转向驱动美元指数走弱,非美货币将相对走强,有利于全球资金流向以A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去年11月以来,陆股通渠道的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成为本轮A股跨年行情的重要增量资金。若后续联储政策转向超市场预期,将使得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支撑A股指数震荡向上行情延续。
lg
...
金融界
2023-01-30
开工大吉!中国股市齐唱多、美元/人民币突发一根大空针 春节股市大风吹“重回上行周期”
go
lg
...
高开。美元/人民币突发一根大空针,受到
中
国
经
济
复苏的强劲利好,美元兑人民币跌至6.7460元。春节股市出现结构性大风吹,重新回归到牛市的上行周期。 截至今日开盘,沪指报3308.87点,涨1.35%;深成指报12229.38点,涨2.08%;创指报2657.39点,涨2.76%。A股休市期间,港股于周四、周五正常交易,期间,恒生指数累计涨2.9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5.35%并创下2022年7月以来新高。 截至1月20日,北向资金连续13个交易日净买入A股,春节前一周累计加仓达485亿元,单周净买入额创历史次高,仅略低于2021年12月创造的488亿元历史纪录。1月以来外资已累计净买入达1125亿元。 1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76个基点,报6.7626。2022年1月2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9.76,按周跌0.59。 (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春节期间,美元指数下跌0.18%,离岸人民币、欧元、英镑、港币相对美元走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0.69%。 年前北向资金持续大额流入,短短14个交易日的净买入额就超过了2022全年,达到了1125亿元,港股和A股消费股持续走强。 人民币汇率走强代表国际市场依然在用实际行动看好中国,不出意外本月有机会创下单月净买入额历史新高。 兔年新春消费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方面表示,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家庭储蓄持续累积,机构普遍预计2022年超额储蓄约为2万亿元人民币。当前中国释放出人民币利好的重磅信号,中国国务院周六表示,将推动消费复苏作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并提振进口。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借贷工具以刺激增长。 延伸阅读:2万亿元“超额储蓄“准备爆发!中国释放人民币利好重磅:国务院刺激方针、人行借贷政策 招商策略指出,A股已重回上行周期,进入为期两年的结构牛,短期上行节奏有望进一步加速。风格方面,春节后将会迎来明显风格切换时间窗口,从外资主导、交易经济和消费复苏大盘风格占优,转为内资主导,个股投资更加活跃,博弈两会政策的中小成长风格,从上证50到科创50的逻辑正在一步一步兑现。 中信证券表示,春节期间出行大超预期,投资者情绪和信心加速提振,2月A股弹性看科创成长,港股弹性看内需复苏,A股内外资接力效应会更加明显,活跃资金接力配置资金寻找洼地,全面修复行情正在途中,建议继续增配高弹性成长洼地。
lg
...
小萧
2023-01-30
Mysteel钢铁产业链月度观察:一季度钢价变化的节奏--风险和机会
go
lg
...
美联储有可能改弦易辙,选择鸽派道路。
中
国
经
济
在后疫情时期快速恢复,推升国内消费和投资,并拉动国际经济走高(详见Mysteel:看清当下大宗商品市场中国新周期交易策略的虚与实) 但不难看出,这两个逻辑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难以自洽。如果如市场预期,
中
国
经
济
的强劲恢复将推升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这无疑将维持通胀的高度,进而导致美联储继续其加息步伐,加大美国进入深度衰退的概率。因此,观察未来外盘趋势,这两个市场预期变化逻辑不太可能同时发生并由此产生一个皆大欢喜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场景如下: 美国大概率进入衰退周期,不确定性在于衰退的深度和长度。历史经验表明,发达经济体很难在不经历衰退的环境中快速压下通胀水平。同时,对经济衰退具有指示性指标的美国长短期债券收益率倒挂近期变得愈加显著,显示美国经济面临的衰退风险难以避免。如果美国衰退出现,无疑会对风险类资产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美国长短期收益率倒挂历史上均能反应未来经济衰退风险 Note: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减2年国债收益率。阴影部分为经济衰退期。
中
国
经
济
在后疫情时代无疑将开启恢复性增长,但对大宗商品而言,房地产对经济的支柱性作用难以在短期内恢复。高频指标显示虽然春节期间购房者的看房兴趣有所改善,但是地产销售和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地产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推动体现难以在上半年有实质体现。房地产之外,我们认为
中
国
经
济
在2023年将经历恢复性增长,很能大幅度推升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详见Mysteel:看清当下大宗商品市场中国新周期交易策略的虚与实)。 展望2月钢铁市场,基于开春基建投资和持续开工的建材需求成为节后钢材价格上涨的有利前提。同时,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的钢厂利润遏制了钢厂增产的热情,限制了供应增量:价格相对高位徘徊的趋势符合我们节前预期并将至少继续到2月底。 但是,乐观情绪之下并非风平浪静,我们预计主要由市场预期推动的钢价上涨可能会在3月份面临情绪面和基本面的考验,风险来源如下: 外部市场乐观情绪转弱,带动避险情绪回弹。 美国四季度的GDP保持增长固然是这次市场信心提振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同时要看到美国在2022年11月和12月居民消费指数同比连续下降。同时,美国即将进入公司年报发布密集期,如果公司业绩发布不如人意,市场开始一轮“杀业绩”周期,避险情绪将重新抬头,拖累风险类资产(包括大宗商品价格)。 钢材产量增加的风险。中国钢铁需求在迎来节后基建开工带来的小高潮后,需要密切关注钢厂的产量增加幅度。当下,市场对钢材需求的预期打的较满,市场将不断验证实际钢铁需求的实现情况(以Mysteel周度表需数据为核心)。“弱地产,强基建”的钢材需求格局很难大幅推动钢材需求上涨,而国内钢材产量并无瓶颈,一旦出现供过于求将是对钢价的一个考验。 总之,在美联储加息为止,美国经济面临衰退挑战;中国经历恢复性经济发展,房地产暂时缺位的背景下,强劲稳定的钢铁需求增长难以变为现实,钢铁价格可能在2023年经历更多的小周期变化,更应注意风险和节奏把控。 也必须提示,我们对市场判断的出发点是及时提示市场价格风险点,防止出现交易损失。三月的风险累积是否会转换成价格拐点还需观察三月份基建推动的钢材需求强度和宏观预期的持续度(三月份召开的两会预计还将释放更多助力经济成长的政策信号)。在此之前,且行且珍惜。 螺纹:1月份进入春节放假周期,螺纹需求下跌。随着短流程企业放假增多,螺纹产量也出现大幅减量。值得注意的是同期长流程产量出现了超预期下降,并与铁水走势相背离:钢厂倾向于生产钢坯或其他品种钢。产量的超预期下降导致螺纹库存春节期间累库幅度不及预期,截止1月底螺纹钢总库存961万吨,较去年春节后低5.8%。低产量、低库存、高成本的现货结构,叠加国内经济政策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推升1月份上海螺纹*均价上涨了194元/吨至4134元/吨。 2月份将迎来春节后上下游陆续复工复产,尤其是正月十五后的全面复工潮:2月下旬的表需数据尤为重要:通过1月份各地政府对今年GDP的表态以及春节期间部分地区仍有重点项目未停工的表现来看(例如华东地区),我们认为一季度下游的开工速度和高度能成就由基建引领的旺季需求—即螺纹表需有望在2月底/3月初达到320-330万吨/周的水平,由此推断一季度螺纹库存峰值或在1280万吨(可能出现在2月下旬),较去年低3%。 需注意:2月底价格冲高后有回落风险:一是考虑到钢厂结算后挺价意愿减弱,且供应端恢复潜力较大;二是节前低价冬储的贸易商在价格冲高后有望兑现利润;三是海外宏观情绪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热卷:2月热卷产量增量空间有限:虽然2月份钢厂检修量较少,但从目前钢厂利润的角度看,仅仅处于盈亏边缘,考虑节后原料价格上涨动力较强,持续挤压成材利润,预计热卷产量难有大幅上涨。但不排除需求旺盛,钢厂在利润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加大生产的可能。 以农历基准,目前热卷总库存比去年同期高6%,但这部分归因于过年期间物流运输放缓,导致厂库累增。从社库水平来看,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地区分化明显:物流运输受阻导致作为集中地的华东地区库存较低,同比去年农历下降12万吨。预计农历十五之前物流恢复有限,华东地区低库存对热卷价格保持较强支撑。需求方面,据Mysteel调研显示,2月热卷终端下游复工程度能达到60%以上企业占70%,3月占93%,叠加下游节前虽有补库,但库存偏低,因此热卷需求仍有较大提升潜力。 铁矿:1月青岛港PB粉均价850元/吨,较12月均价上涨40元/吨。国内稳经济和促消费的政策风向,铁水产量见底回升,以及钢厂库存处于历史低点的因素综合作用支撑矿价进一步上涨。而后随着有关部门打击过度投机炒作矿价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场投机情绪转弱,矿价涨幅放缓。 据调研,今年较多工地要求工人尽快返工,因此节后钢材需求恢复速度或较快,从而推动铁水产量持续回升。铁矿在刚需支撑下,价格将进一步上涨。但房地产销售尚未见到好转,对需求恢复的高度或有影响。此外,铁矿石从11月开始上涨以来,涨幅远大于其他品种,监管风险性较大。如后期需求恢复高度有限,或矿价涨幅仍远大于其他品种,则价格下跌风险性就较大。 双焦:基于节前补库较为充足,叠加节后部分节前订单陆续到货,钢厂节后补库需求并不急迫,引发对焦炭进行第三轮提降呼声。根据近十年农历春节后数据,节后四周内钢厂焦化库存保持累库,但节后三周后焦化库存与可用天数呈下降趋势,补库需求开始增强。 焦煤方面,春节假期前后供应收缩,叠加疫情与假期对生产以及物流影响,焦企原料煤到货情况一般。历史数据表明,往年春节前焦企炼焦煤库存将会补充到可用天数20天左右的水平,但今年下游焦企库存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可用天数仅维持在14-15天。低库存叠加当下焦企生产亏损,且钢厂仍有意打压焦炭价格,或将进一步抑制焦煤需求。但后期随着下游原料库存降低进行补库,叠加部分煤企放假时间偏长,部分煤种或出现结构性短缺问题。 废钢:一月在冬储行情及节后强预期的驱动下,废钢价格整体上行。展望二月,废钢价格将在需求回升为推动下继续上行:二月独立电炉厂陆续复产:预计至二月下旬Mysteel调研的85家独立电弧炉产能利用率将从春节期间个位数水平逐步回升至50%以上;长流程钢厂在春节期间消耗库存后,二月也有一定的补库需求。 节后随着产废企业及基地陆续复工,废钢供应也将逐步回升,但考虑到源头段产废节后供应有所迟滞,二月上中旬废钢供应难以跟上需求回升速度。参考过去四年的数据,Mysteel调研的61家钢厂库存一般在春节后的第五周迎来累库拐点,以此推断,今年的累库拐点或出现在二月下旬,拐点前废钢价格保持坚挺。 注:文中*号分别代表以下规格的月均价格(除废钢外均为含税价格): 螺纹:上海螺纹 HRB400E20mm 热卷:上海 Q235B:4.75*1500*C. 铁矿:青岛港 PB 粉(车板含税湿吨价格) 废钢:张家港重废(厚度≥6mm) 焦炭:日照港准一级出库 焦煤:临汾低硫主焦
lg
...
我的钢铁网
2023-01-30
最高涨逾38%!百亿医药基金掉队,易方达、天弘等5只“小而美”产品霸屏
go
lg
...
。当前,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中
国
经
济
的复苏已如喷薄欲出的朝阳,当下已经没有任何过分悲观的必要,可以对资本市场持有更强信心。”天弘基金表示。 华夏基金表示看涨2023年的医药板块,结合估值、基本面以及市场因素等方面考虑,医药板块在这个位置向上的确定性是比较高的。医药反弹的过程中,整个板块的估值会更加均衡,结构也会更加活跃,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持仓信息仅为分析举例,非个股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lg
...
金融界
2023-01-30
1月30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go
lg
...
、黄金机会较多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
中
国
经
济
进入恢复性增长周期,有望带动国内资金风险偏好抬升,兔年最重要的机会在权益类资产。此外,大宗商品或有结构分化,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资产配置价值显现。 兔年资本市场三大重点:注册制改革、制度型开放、防控风险 多位专家展望兔年资本市场,称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重点工作。专家表示,今年是我国经济恢复到常态性增长的关键一年,资本市场需要在改革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国内需求复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人民日报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在全球治理体系、国际分工体系、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加快重塑的背景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能持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第一财经 兔年第二个工作日央行官宣 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 1月29日,央行官网消息称,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近日,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表示,下一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最低3.8% 首套房贷利率进入高频调整期 1月29日,记者从郑州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该行已于当日收到利率调整消息,调整后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商贷)由4.1%降至3.8%,但部分银行还在等待正式的执行通知。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央行、银保监会1月5日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以来,至少有12个城市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有观点指出,考虑到信贷需求回暖、银行息差压力增大等因素,LPR的下行的空间和动力或有不足,需要降息助力。 经济参考报 基金四季报落幕 行业配置更趋均衡 基金经理预判2023年宏观环境持续改善 看好权益市场估值修复 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日前披露完毕。总体来看,随着市场回暖,基金权益仓位整体回升,在行业配置上的“抱团”趋势明显减弱,医药、传媒、计算机、建材、大消费等行业成为公募基金关注的重点。展望后市,基金经理普遍认为,2023年宏观环境将持续改善,权益市场也将迎来估值修复。 重大项目“踩油门” 产业升级“提速跑” 多家央企透露2023年新动向 近期多家央企相继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透露出2023年改革发展的重点。新的一年,中央企业强化稳增长稳投资措施,重大项目建设“踩油门”。与此同时,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加速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成为布局重点。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1-30
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1月30日周一
go
lg
...
政策优化,机构普遍预计2023年上半年
中
国
经
济
前景向好。 国家税务总局: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分别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73.4%、79.9%。 文旅部: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春节假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工信部:经初步核算,2022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按照上年价格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3%。 上海:印发《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推广,到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浙江:印发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5年,产业集群化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左右。 乘联会: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36万辆,同比下降34.6%,其中新能源零售在36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8%,渗透率约26.5%。 中钢协:1月中旬,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929万吨,环比增加83万吨,上升9.8%,库存继续上升:比年初增加177万吨,上升23.5%;比上年同期增加55万吨,上升6.3%。 财联社:为了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各地政府纷纷组织了多种年俗活动、特色娱乐项目,当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消费券。不过,从近期发线下消费业绩兑现情况来看,春节消费仍将为渐进式复苏,较难出现报复性消费。 澎湃新闻:今年春运返程集中在1月26日至1月31日(初五至初十),1月27日(初六)是返程高峰。截至1月23日,1月26日至1月31日的国内机票预订量同比2022年增长33%,超过2019年同期。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7%,热门线路高铁票几乎全部售罄。 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有网友反映,此前买的N95口罩在自己收到货时价格已经下降了。记者调查发现,同品牌N95口罩的价格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在2022年12月经历了先涨后跌的价格变化,价格高的时候一只单价超过4元,而目前大多数N95口罩单价不超过2元。 中国基金报:消费者购金热情高涨,对上海陆家嘴商圈的多家大型百货及金店走访观察,几乎每家店里均颇为繁忙。有店员透露称,近期,还有消费者一次买走6块金条!在多方人士看来,这既是源于近期金价上涨所带来的促进,也与岁末年初,消费者普遍喜欢购金的习俗相关。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宠物寄养成了热门话题,乐园式以及酒店式场所丛生,然而预订爆满,价格趋高也让诸多“铲屎官”束手无策。记者陆续调查了多个宠物医院、宠物店发现,寄养收费较平日上涨40%,部分宠物标间每天599元,包月的寄养收费则高达5400元,甚至高于三环附近一间公寓月租价格。 每日经济新闻:为了保证现有产线满负荷运转,以及为春节后新的产线投产和新工厂开建做好准备,已经有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启动了招聘工作。某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人员表示,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一直处于赶工状态,甚至有的今年春节都不会停工,招聘也比往年提前了不少,再加上要为后面的春招做准备,所以这段时间非常忙。 猫眼专业版:截止1月27日晚间9点多,2023年春节档新片总票房已经超过了68亿元(含预售),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2022年春节档的总票房,成为影史第二。《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继续分列春节档票房前三位。上述三部影片的内地总票房将分别达到45.07亿元、36.54亿元、12.65亿元。 证券时报:1月25日,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因春节档票房表现不佳,在上映后临阵撤档。数据显示,大年初三上映首日,该片排片占比10.2%,在春节档7部影片中位居第四,但票房2925万元,票房占比只有2.6%,上座率15.1%,三项数据在春节档7部影片中均位居末位。接下来该片将采用“小规模放映”模式,并于2月17日正式上映。 财联社:秘鲁国内局势的持续动荡,目前显然已影响了该国主要出口大宗商品,其中尤为关键的无疑是铜。出于安全考虑,秘鲁第三大铜矿拉斯邦巴斯(Las Bambas)铜矿自1月3日以来就停止了铜精矿的运输。嘉能可旗下的Antapaccay铜矿也面临限制。这些矿山共用通往港口的同一条高速公路,合计占全球铜产量的近2%。 南京:发布《南京市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征收房票安置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南京全面推行房票安置,一方面可以满足被征收人多样化的置业需求,减轻安置房的建设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楼市去库存,刺激房地产市场的购房需求,提振市场信心。 郑州:记者从郑州部分银行获悉,首套房按揭贷款年利率自1月29日起下调,中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已最新调整为3.8%(单利),适用地区为郑州市。也有多家银行称尚未收到相关通知,要根据总行统一安排。 澎湃新闻:2022年上海楼市经历了波浪型走势。2022年全年新房热度超过二手房,新旧成交比例高达1:1.8,为近十年来最高。二手房市场受新房供应等影响成交量触底,全年成交二手房16万套,为近五年最低。不过,自2022年底及2023年元旦后,购房者预期开始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从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处了解到,目前提前还房贷的客户较多,提前还房贷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有银行则表示,目前预约提前还房贷的还款时间已经排到5月份。此外,银行工作人员普遍表示,提前还房贷不需要缴纳违约金。 上海证券报:日前,广东省湛江市、韶关市2市宣布,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除湛江、韶关外,广东省内还有珠海、江门、肇庆、中山、惠州、云浮等市也实施了该政策。专家表示,当前,多个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较大,价格仍处于下跌通道,短期符合条件可以下调或取消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数量较多。 宁德时代:为了推动公司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公司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佛山市佛北战新产业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元。 赣锋锂业:预计2022年盈利180亿-220亿元,同比增长244.27%-320.78%。本报告期内,受益于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锂盐的需求强劲增长,公司锂盐产品的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涨。加之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锂电池板块产销量明显提升,故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增长。 阿里巴巴:记者就此前“阿里在新加坡筹建全球总部”的传闻向相关负责人求证,被明确告知“不实,系误读。”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阿里巴巴部分参与了当地合作伙伴开发建设新加坡某大厦,但仅作为Lazada等集团部分东南亚业务的办公场所。 比亚迪:据了解,比亚迪在2023年将推出至少六款全新产品,价格区间从10万元A0级车型到百万级豪车;在产能方面,随着常州、合肥、郑州等五大基地二期项目的推进,全年新增产能或超百万辆。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复诺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接下来,中生复诺健将积极、高效地推进奥密克戎株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工作。 复星医药:1月20日,本公司收到通知,合作引进的mRNA新冠疫苗原始株/Omicron变异株BA.4-5二价疫苗获得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常规进口疫苗、并获发进口疫苗之预先许可,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加强接种。本次获批后,有接种意愿的人士可凭当地医生处方、于获中国澳门卫生局批准的合资格医疗机构接种该疫苗。 固德威:预计2022年净利润5.9亿-7.07亿元,同比增长111%-152%;分布式储能在欧洲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电池销量较上一年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晶科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6.6亿元到29.6亿元,同比增加133.05%到159.33%;在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的同时N型产品红利逐渐释放,实现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扬农化工:预计2022年净利润17.11亿元到19.55亿元,同比增加40%到60%。报告期内,公司把握部分主要产品价格回升的机遇,积极拓展市场,加快优嘉四期项目有序投产,促进了经营业绩提升。 翰宇药业:全资子公司深圳翰宇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笔式注射器收到广东省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洛阳钼业:近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全球电池联盟(GBA)成功地展示了首批电动汽车电池护照的两个成功试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洛阳钼业联合嘉能可、欧亚资源集团共同开发的ReSource项目。该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更透明的钴产业链溯源,是全球电池联盟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此次试点中成功完成了从矿山到电池的溯源。 特斯拉:2022年Q4营收243.18亿美元,市场预期241.56亿美元,去年同期177.19亿美元;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14.2亿美元,预估31.3亿美元;第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19美元,预估1.12美元。 沪深股市:1月20日,沪指涨0.76%,报3264.81点,深成指涨0.57%,报11980.62点,创业板指涨0.56%,报2585.96点。贵金属、能源金属、教育板块涨幅居前,证券板块走弱。 沪深港通:1月20日,北向资金净买入92.56亿元。隆基绿能、宁德时代、长江电力分别获净买入7.55亿元、3.66亿元、2.75亿元。恒瑞医药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47亿元。 龙虎榜:1月20日,上榜龙虎榜个股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中国软件,三日净买入6.3亿元。机构参与龙虎榜中个股共涉及23股,其中11股被机构净买入,金发拉比被买入最多,为7983.22万元。另外12股被机构净卖出,中国软件被卖出最多,三日净卖出1.47亿元。 融资融券:截至1月1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557.2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9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806.2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4.29亿元;两市合计14363.5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3.24亿元。 央行:2022年末,上证指数收于3089.3点,较2021年末下跌550.5点,跌幅为15.1%;深证成指收于11016.0点,较2021年末下跌3841.4点,跌幅为25.9%。两市全年成交额224.5万亿元,同比减少13.0%。 中国结算:2022年12月新增投资者数71.24万,环比下降26.8%。 证券时报:对于节后行情,在基本面预期改善、疫情消退速度快于市场预期、流动性预期宽松、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的多因素组合下,A股节后有望延续上涨的态势,且近期风险相对合理,疫情及地缘风险突发的概率不大。 中国基金报:陆续有易方达、广发、景顺长城、兴证全球等基金公司披露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报,将管理规模均超过500亿的顶流基金经理——张坤、刘格菘、刘彦春、谢治宇的投资情况得以曝光。展望2023年,基金经理都较为乐观,张坤表示,不少优质企业的内在价值在2022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股票价格却有所下跌,这种价值和价格的反向运动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赔率。 财联社:四季报披露密集期的到来,让多位顶流基金经理的持仓动向再次更新,葛兰在管公募产品四季报显示,她的在管规模重回900亿级,暂时领先市场。从持仓变动来看,恒瑞医药连续两个季度得到增持,同时,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片仔癀等个股持股数也有增加,而头号重仓股爱尔眼科则遭减持。 美股:美东时间1月27日,道指收涨0.08%,报33978.08点;纳指收涨0.95%,报11621.71点;标普500指数收涨0.25%,报4070.56点。 欧股:1月27日,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05%,报7765.15点。德国DAX30指数收涨0.11%,报15150.03点。法国CAC40指数收涨0.02%,报7097.21点。 亚太股市:1月27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涨0.54%,报22688.9点;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收涨1.04%,报4813.23点。日经225指数收涨0.07%,报27382.56点。韩国KOSPI指数收涨0.62%,报2484.02点。 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北京时间1月28日05:59报6.7568元,较周四纽约尾盘跌198点,盘中整体交投于6.7218-6.7718元区间。 黄金:美东时间1月27日,COMEX 2月黄金期货结算价收跌0.03%,报1929.4美元/盎司。 原油:美东时间1月27日,WTI 3月原油期货收跌1.64%,报79.68美元/桶。布伦特3月原油期货收跌0.93%,报86.66美元/桶。 财联社:美国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录得2.9%,为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新高;预期2.60%,前值3.20%。 美国总统拜登:被问及机密文件时表示,“我们发现有少数文件被归档到了错误的地方。政府已经立即将这些文件移交给了国家档案馆和司法部,并正在全力配合调查,期待这一事件迅速得到解决。”并称“我想你(最终)会发现这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我并不后悔,我在遵循律师们告诉我的他们希望我做的事情,这没有什么。” 知名经济学家鲁比尼:如果美国国会议员这次不能就债务上限达成解决方案,预计金融市场和经济将出现明显的混乱。即使美国债务出现暂时违约,也真的会是一场金融灾难。 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凯西·伍德:在过去六个月里,在油价下跌约30%的情况下,能源类股却仍是保持上涨之势,这表明市场目前高估了此类价值型股票。估计未来五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30%或更多,而特斯拉将继续占据市场相当多份额。 每日经济新闻:法国政府公布养老金改革细节,打算到2030年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4岁,比目前退休年龄多两年,以缩小养老金支出缺口。而这一改革措施导致法国再次爆发了大罢工。目前法国政府表示坚持改革的立场,并呼吁工人不要因罢工而让国家陷入瘫痪。 财联社:根据2022年度的《土地报告100(The Land Report 100)》,盖茨在美国拥有约27.5万英亩(约为1112.89平方公里)的农田,坐稳美国最大农田主之位。他拥有的农田面积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六分之一,接近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面积(1210平方公里)。 Shibor:1月29日,隔夜shibor报1.2020%,下跌23.0个基点;7天shibor报1.8540%,下跌6.1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3670%,下跌0.6个基点。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1-30
十大券商策略:市场正处于牛市第一波上涨 成长洼地将成主线
go
lg
...
情前89%,港股表现领跑全球,投资者对
中
国
经
济
恢复常态信心倍增。其次,从节后高弹性的方向来看,A股的弹性来源于风险偏好和流动性修复,成长风格占优,港股的弹性来源于基本面不断修复过程中的配置资金回流,内需复苏占优。最后,从资金结构和投资者行为特征来看,配置型外资在完全回补前期流出后,接下来流入速度预计会趋缓,国内活跃资金加仓是节后市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全面修复行情下市场流动性持续扩散,预计成长洼地成为资金共识。短期配置上,建议继续增配机构仓位低、产业逻辑顺、业绩弹性大的品种,如医药医疗、信创和数字经济,以及机械、化工和环保板块当中专精特新个股。 海通策略:市场正处于牛市第一波上涨 春节后内资有望接力外资入市 当前行情性质是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涨。近期资金大幅流入市场的背景是去年10月以来A股已结束熊市,进入牛市初期。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资金面等维度来看,A股底部已过,已步入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第一,从估值维度看,对比过去五轮牛熊周期的大底,去年4月末和10月末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率等相关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即A股走势形成了W型的双底。第二,从基本面维度看,当前
中
国
经
济
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基本面领先指标显示宏微观基本面正在修复。从高频数据看,当前人口流动正逐步正常化,截至23/01/26,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已恢复至19年的92%,百城拥堵指数已完全恢复至19年春节同期水平,根据文旅部测算,预计今年春节假期出游收入恢复至19年同期的73%。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推动经济修复,我们预计23年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将接近5%,对应6%的名义GDP增速。落实到A股基本面,A股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预计2023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15%。第三,从资金维度看,23年美联储加息有望停止、国内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渐显,海外流动性、国内微观资金面均有望边际改善,我们预计23年A股整体增量资金有望超1万亿元。综合来看,在诸多积极因素的推动下,A股23年正步入牛市初期,当前是牛市的第一波上涨。 中泰策略:“节后反转”效应是否再次显现 节后在春节数据修复未超预期、经济表现进入数据验证真空期以及此前我们反复强调的城投债违约、房产刺激政策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下,对于市场后市或需要更多的耐心。究其原因,当前政策力度仍不足以支撑一波持续上涨行情,需要一季度“尾部风险”集中释放后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码,故从全年角度,一季度仍是逢低布局的战略配置期。但从结构上来看,参考过去市场表现出来的“节后反转”效应,以及节前各板块的表现,需要尤其注意节后大消费行情背后消费数据的支撑;另一方面,受益于节后市场风格的转变,地缘冲突或再度升级及两会政策的憧憬预期,市场或围绕安全主线交易一波行情,建议关注供应链安全相关的军工、科技、计算机等板块,并可以适当配置稳增长相关的电力板块进行防御。 信达策略:Q1大概率是行情最确定的时间 A股V型反转进入主升浪 按照2020年Q1和2022年Q1疫情高峰后的经验,疫情高峰过后,第一个季度的行情确定性是最高的,也是速度最快的。对比2020年Q2-Q3和2022年Q2-Q3的经济恢复,如果只看第一个季度,GDP环比都是大幅回升,真正的差别出现在第二个季度。这种差异对A股指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2020年Q2是牛市的起点,2022年5-7月只是一个比较大的熊市反弹。春节期间公布的客运、旅游、电影等消费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开始的这一次疫情高峰后,全国各类数据的恢复是很快的,这种恢复和2021-2022年的恢复相比,更健康。虽然现在看到的数据主要是消费类数据,但按照2020年Q1和2022年Q1疫情高峰后经济修复的经验来看,这一修复大概率会出现在更多行业,包括投资者最关心的房地产市场。所以当下来看,随着疫后数据进入第一个月的改善,指数上涨可能正在进入Q1最确定的阶段,V型反转正式进入主升浪。 广发策略:春节消费复苏 如何把握开门红 A股春季躁动——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在“春节消费刺激+中期疫后复苏”下进一步确认。分子端:23年春节期间影视/旅游/餐饮/出行等主要线下消费回暖迹象明显,防疫优化后及春节前夕A股多数板块23年盈利一致预期显著上修,如资源、可选消费、必需消费、TMT等行业,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在春节消费回暖下进一步确立;(2)分母端:驱动A股估值从悲观预期中修复的两大动力中期仍在继续:稳增长政策与资本市场改革驱动风险溢价下行+美债利率中期下行压力支撑A股估值修复,中美“此消彼长”仍是23年权益市场最大机遇。疫后经济复苏与春节消费数据回暖进一步确认企业盈利改善预期,今年在罕见脱离外需的背景下,与16年、19年弱现实的背景更为相似;但23年“疫情”与“地产信用”出现过去2-3年的大级别拐点,因此扩内需仍有更大潜力,对于今年的复苏强度和政策连贯性,当前并不明朗,一季度末是重要验证时点。当前强预期阶段,继续寻找低估值△g作为配置思路: 1.疫后修复链+估值合意(旅游及景区/影视院线/广告营销/一般零售/疫苗/黄金珠宝);2.地产链普遍估值低位(地产/装修建材/家电),大金融仍在估值底部(保险/证券);3.部分成长景气预期23年改善(通用自动化/计算机/半导体设计)。 华西策略:A股春季躁动延续 积极布局节后行情。春节期间海外主要权益市场普遍走强,港股也迎来开门红,对A股市场风险偏好是积极提振,建议积极布局节后A股行情。第一,全球流动性拐点逐渐明晰,美联储本轮加息已进入尾声,加拿大央行也释放暂停加息的信号;第二,美国四季度GDP和欧元区PMI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欧经济软着陆的信心抬升;第三,春节消费数据显示,客流大幅回暖,影院、旅游、免税等亮点纷呈,强化国内经济复苏的预期。在今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支撑A股指数震荡向上行情延续。 东吴证券:假期外资“兔”飞猛进 有啥机会和风险? 当前市场交易会以何种形式进入调整?关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的企稳反弹,时间窗口可能在2月中旬至3月,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可能出现内外分化。我们预计2月2日美联储议息会议至2月14日公布1月美国CPI数据,将是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阶段性企稳前最后的下跌窗口,基本面上,1月美国Markit PMI虽然继续位于枯荣线下方,但是输入价格分项自2022年5月份以来首次上升,这一边际变化值得关注,我们预计商品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的影响会逐步显现。市场交易层面,从美元指数期货持仓的情况来看,历史上每当投机净持仓占比回落到均值水平附近,美元指数的贬值速度将明显放缓,而当前美元正处于这个关口(图15)。此外,如果3月俄乌形势急转直下,将进一步助力美元指数反弹。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基本面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元和美债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可能会使得A股的表现好于港股。疫后复苏以及宽信用的逐步推进是
中
国
经
济
和资产的底气,中国市场较其他市场也会更有定力。不过,相较而言港股市场更容易受海外流动性的影响,因此在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反弹的阶段,此前表现相对落后的A股会逐步追上港股的步伐。 国海策略:2月有望拉开春季攻势 不负春光,2月有望拉开春季攻势,经济复苏、流动性改善、风险偏好提升三因素共振,核心是找机会、抓弹性。宏观和市场流动性双改善最为明确,年初宽信用预期较强,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外资大幅流入,可类比于2019年初。经济走过谷底,后续回升是主旋律,春节期间出行、旅游、票房数据良好,即将到来的经济旺季成色值得期待,
中
国
经
济
有望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政策积极,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及地方两会相继落幕,提振经济仍是首要关切下政策维持宽松基调,地方两会匡定的增速目标在5-5.5%左右,静待全国两会定调。风险偏好有望在节后加速抬升,源于国内政策预期和中美关系缓和两方面。2月风格偏成长,配置上看好弹性品种,沿着三条线索布局。一是券商、二是安全资产、三是高端制造。首选行业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 西部策略:消费修复仍在途中 跨年行情渐入佳境 随着春节期间线下消费快速修复,叠加年报业绩预告窗口期的临近推动盈利预期改善,推动经济预期快速上修;另外一方面,年前地方两会的渐次召开,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的预期将进一步强化;叠加中美关系阶段性改善,外资持续流入,市场有望逐步进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结构上看,在疫情管控放开,线下消费修复有望逐步从日常消费向耐用消费扩散,医药,家电,食品饮料,消费电子,传媒等行业盈利预期修复仍然值得关注。随着两会逐步临近,政策预期升温,计算机,通信,电力,半导体,军工等与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随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直接融资市场重要性上升,关注券商业绩和估值的持续改善。 天风策略:节前大涨 春节后的躁动效应还能实现吗 总结下来就是,当基本面预期悲观到了一定程度,随着一些基本面的边际改善、随着股票的上涨、进入股票的钱慢慢就会多起来。相反,当基本面预期乐观的一定程度,随着一些基本面的不及预期、随着股票的下跌、流出股票的钱慢慢就会多起来。因此,在我们的研究框架里,核心关注两个变量,一是基本面预期到哪里了?二是未来实际基本面会怎么样?关于基本面预期到了哪里的问题,我们用300指数股债收益差衡量总体经济基本面预期、用各个行业的成交额占比来衡量细分产业的景气度预期。这也是我们在去年12月提出在无人问津时做好准备和在元旦对春季躁动乐观的部分原因。当前我们仍然维持这个判断:看好春节后成长板块的躁动机会。
lg
...
金融界
2023-01-29
“促消费”成主旋律!多地发力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 春节“红包”行情有望延续
go
lg
...
税,那还不如降息预期。 国常会吹响
中
国
经
济
发展的“冲锋号” 经济有望接力驱动消费复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会议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一是加力扩消费。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 二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继续推出实际举措,努力稳定外贸。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落实出口退税、信贷、信保等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支持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拓市场。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进一步发展。提高外贸竞争力。合理扩大进口。 三是积极吸引外资。推动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招商引资。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作用。落实便利人员跨境往来措施。持续加强外资企业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国泰君安认为,宏观政策定调稳增长、扩内需,将内需和消费市场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释放内需潜能。多层次政策从居民收入、消费信心、场景打造等全方位促进消费恢复。同时地产融资端放松,将带动产业链崛起,制造业及投资端持续发力,经济复苏可期。压抑消费需求释放后,经济有望接力驱动消费复苏。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宏观方面,春节期间表现出经济修复斜率较高,海外通胀回落、衰退风险降低。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扩大内需中消费优先,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财政更积极,地产持续发力。债市方面,整体依旧趋势不利,保持“存单、两年以内高等级信用债+短久期二级资本债、强区域主流城投+转债”组合。股市方面,春节“红包”行情有望延续,在疫情、美联储、两会窗口等因素共振之下大概率向好。美债当前位置赔率不高,做多波动率或是可行选项,美股仍面临盈利压力。美联储与欧央行表态的分化+美国基本面优势收敛的趋势,预计空美元+多欧元或日元胜率较高。 保银投资总裁张智威表示,2023年我们相对看好消费、科技、新能源、自主创新等细分赛道。
中
国
经
济
的发展将不得不依赖于内需的拉动,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消费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相信市场信心好转之后国内消费有望迎来一轮强劲反弹;科技、互联网和新能源也是我们长期看好的行业。这些行业有长期可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提供支撑,当前政府的政策也偏正面;在进口替代,产业链的全球转移的大背景下,相信会有一批企业会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综合自蓝鲸财经、财联社、券商研报)
lg
...
金融界
2023-01-29
【预见2023】粤开证券罗志恒:要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权益类资产投资机会显现
go
lg
...
运行仍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前景如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做到加力提效及精准有力?“超额储蓄”能否释放,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出现?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如何化解?资产配置又将如何抉择? 金融界《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邀请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希望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帮助。 核心观点: 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保5”,走势前低后高,呈现恢复态势。2023年是
中
国
经
济
动能切换的一年,也是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稳增长将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经济是人干出来的,要大力度提振微观主体的市场信心。要真正落实法治,减少政策摆动,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不要搞运动式的“送温暖”和暴风骤雨式的“整顿”。 市场讨论的其实是“超额存款”,而非“超额储蓄”,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股市和理财产品转移到银行存款,容易夸大超额储蓄规模。 债务本身并不是风险,问题的关键是债务的支出结构与效率、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流的匹配,是否形成了优质的资产和充裕的现金流,是否产生期限错配的问题。 财政政策应更多采用支出端政策,而非收入端政策。收入端的减税降费举措即使增加了企业和居民端的现金流,但是企业和居民在预期低迷的情况下难以转化为投资和消费,而支出端的政策可直接拉动需求。 以下是对话全文: 我国经济仍面临一些压力,应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 金融界: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22年的
中
国
经
济
并不寻常。请您谈一谈,2022年的
中
国
经
济
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罗志恒: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根据疫情形势演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虽然经济增速与预期目标有差距,但经济发展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受新冠疫情反复和房地产风险的影响,我国2022年经济整体呈现出W型走势,即起落反复、大幅波动。年初各地加大开工力度,提高开工率,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4月上海等地疫情蔓延,导致经济遭遇至暗时刻;5月经济走出谷底,6月经济逐步恢复,7月暑期人口流动再度引发新疆、海南、西藏等地发生一波较严重疫情,经济再度受损,8月在低基数作用下,经济有所反弹,9月及之后,经济动能再度下行。第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从滞胀走向衰退,导致外需加速下行,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收缩,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挑战和压力。 二是物价总体稳定,这在全球进入高通胀的时刻尤其难能可贵。当前,在全球经济运行中,供给冲击取代需求因素,成为推动通胀的主要力量。由于逆全球化,全球经济并非按照全球化时代下的比较优势分工,导致效率下降和成本上升,引发价格上涨,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例如,美国面临高达40年一遇的通胀。2022年11月,美国、欧元区通胀率分别为7.1%、10.1%,远高于我国的1.6%。我国保持平稳通胀水平,与启动保供稳价有较大关系。 三是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经济结构调整有新的亮点。虽然经济总量增速受到了疫情超预期的冲击,但是打开内部结构来看,新经济发展增速是高于总体的,尤其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较好。2022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超出4.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则分别同比增长100.5%、44.1%。 四是我国经济仍面临一些压力,有些风险还不小,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比如,房地产投资、销售情况在持续回落,纾困政策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检验。比如,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任重道远,部分区县政府的流动性问题和支付风险突出,主要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度日。比如,市场预期仍未明显提升,应采取更大力度促进信心回升,行胜于言。比如,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还要完善,避免“一刀切”式问责,因为这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行为的避险化和以免责为中心,而并非以发展为中心。比如,2022年11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青年人群的就业问题凸显。 当然,这些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中
国
经
济
定能重新焕发新的活力,重回正常运行轨道。 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金融界: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您认为,2023年,
中
国
经
济
总体走势将如何?请您对2023年的经济形势做一个整体预判。 罗志恒:从春节期间的旅游和消费等数据看,
中
国
经
济
正逐步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但恢复有个过程。我们的总体判断是: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将“保5”,走势前低后高,呈现恢复态势。2023年是
中
国
经
济
动能切换的一年,也是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稳增长将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从经济动能来看,外需向内需切换;从主要支撑力量来看,基建占主导;从边际力量来看,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拖累作用放缓;从运行节奏来看,第一季度是低点,第二季度因经济恢复及低基数因素,将是全年经济运行高点,同比增速或超7%,第三、第四季度略有回落。 2023年经济的风险点在于外需大幅回落、房地产能否企稳和地方债务集中到期风险等。疫情爆发的三年,出口对
中
国
经
济
的重要支撑,但伴随全球经济走向衰退,2023年出口对
中
国
经
济
将转为负贡献,因此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内容。经济是人干出来的,要大力度提振微观主体的市场信心,否则宏观政策将“陷入泥潭”,提振信心的重要方式是真正落实法治,是减少政策的摆动,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不要搞运动式的“送温暖”和暴风骤雨式的“整顿”,最好的政策是润物细无声。 消费提振需要过程,不可对消费反转有过高期待 金融界:2022年,受疫情反复、房地产下行、理财破净等因素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应对不确定性。所谓“超额储蓄”能否转化成超额消费和投资,甚至流入资本市场? 罗志恒:近期“超额储蓄”以及超额储蓄是否能推动形成报复性消费成为市场热议话题,春节期间多地餐饮出现排长队等报复性消费的现象,但全年形势要进一步观察。在出口下滑、地产低迷背景下,居民消费的复苏力度直接关系到2023年
中
国
经
济
增长前景。从美国经验看,超额储蓄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是,消费的提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对消费反转有过高期待,主要是过去三年居民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意愿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当前居民就业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未出现明显提升。 市场讨论的其实是“超额存款”,而非“超额储蓄”,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股市和理财产品转移到银行存款,容易夸大超额储蓄规模。2022年居民存款出现了异常增长,全年新增存款17.8万亿,大幅高于2019-2021年同期的9.7、11.3和9.9万亿。若将居民存款的这种异常增长视作“超额存款”,则2022年高达近8万亿元。“超额存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真正意义上的“超额储蓄”,居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二是居民部门调整资产配置后的“存款回流”,购房减少、理财产品赎回等导致其他投资在总资产中占比下降,银行存款占比上升。超额存款主要来自于消费减少、购房支出下降、理财产品赎回。第一,居民消费减少,预防性储蓄上升,贡献约1.5万亿;第二,房地产风险上升,居民购房支出减少,贡献约3万亿;第三,金融市场波动,居民存款回流,贡献约2.5万亿。 超额存款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同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放开了消费场景限制,2023年是否会迎来一轮报复性消费?首先,只有部分超额存款能用于消费。源自购房支出下降和理财产品赎回的超额存款,属于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未来将重新用于购房和其他投资。其次,超额储蓄的非对称分布将导致消费K型恢复。1.5万亿的超额储蓄更偏向于高收入人群,而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中低收入人群,会抑制总体消费增长。展望2023年,趋势上,总体消费将迎来明显恢复;结构上,服务消费的弹性高于商品消费。然而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消费意愿、贫富分化等因素,消费或仍低于潜在趋势水平,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提振。 财政政策应更加注重支出端,赤字和专项债规模要保持强度 金融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您认为,财政、货币政策应具备哪些应对之策? 罗志恒:中国的货币、财政政策空间相较其他经济体还较大,政府部门杠杆率在疫情期间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杠杆率绝对值仍处于中等水平、货币金融环境有利于财政发债,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仍有空间。政策将“稳增长”放到更高位置,并将提振信心和预期作为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其一,积极财政定调“加力提效”,赤字和专项债规模要保持一定强度,来确保支出强度,扩大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矛盾。 其二,财政政策应更多采用支出端政策,而非收入端政策,政策是否生效以及生效的程度要考虑到市场主体的信心等情况,如果居民和企业信心不振,宏观政策将陷入泥潭。收入端的减税降费举措即使增加了企业和居民端的现金流,但是企业和居民在预期低迷的情况下难以转化为投资和消费,而支出端的政策可直接拉动需求。因此,收入端政策重在落实既定政策,要从数量规模型减税降费转向追求效率和效果。 其三,货币政策的“精准有力”仍要保持适度宽松的总量供给,同时侧重对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传统设备更新改造等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房贷利率还可进一步下降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 综上,可通过积极财政拉动基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来稳定投资;通过稳定信心和预期是关键,要推动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时,既要避免陷入赤字率3%高低的无谓争论,又要避免陷入“减税万能““一切由财政兜底”的陷阱。 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可控,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隐性债务 金融界:近日,遵义道桥化债方案引发热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您如何看待地方债及城投债债务风险? 罗志恒:首先,自媒体文章谈及的60万亿是资产负债表的全部债务,但包括了应付职工薪酬以及上下游的往来款经营性负债,这些不需要支付利息,而且是正常的经营需要,因此真正要关注的是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预计在44.4万亿的规模。同时在44.4万亿的规模中,仍有一部分城投企业已经转型成为普通的国有企业,这部分债务的风险较小,也需要剔除;还有一部分城投平台已经成为国资运营平台,该部分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的国有资产和股权,也需要剔除出去。综上,对隐性债务集中的地方融资平台的研究,要首先对其负债进行分类,不必过于夸大债务规模和风险程度。 第一,认识债务风险要放在财政整体运行的角度,债务是转移支付之外收支缺口的重要弥补方式,是财力与支出责任的缺口。近年来,财力和支出责任出现新的三大变化,快速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一是经济持续下行加之大规模减税降费,宏观税负持续下行。二是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从单一GDP转到多元目标,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环境保护、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风险等,导致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范围扩大、刚性程度上升。三是经济风险财政化增加政府的潜在支出责任。 第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与债务和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关。分税制(通常所谓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城镇化只是表面原因,不能完全解释,政绩考核机制和近乎无限责任政府才是根本驱动因素。 第三,债务本身并不是风险,问题的关键是债务的支出结构与效率、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流的匹配,是否形成了优质的资产和充裕的现金流,是否产生期限错配的问题。一方面,专项债越发名不副实,从经济和社会收益角度,已成为事实上的一般债,不能实事求是反映风险;在包装发行、使用方向等环节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隐性债务集中体现在城投有息债务,在宏观风险上,偿还本金集中到期、偿债利息加大、债务支出使用效率下降、债务支出形成的优质资产有限;在微观风险上,城投公司总体上盈利能力弱、现金流差。 第四,总体上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可控,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城投平台等主体形成的隐性债务,尤其是中西部财政实力较弱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为105.4%,负债率26.7%,显性债务压力尚可控。分省份来看,8个省份的债务率超过120%,其中天津、贵州、内蒙古和云南4个省份超过150%,分别达到205.2%、157.0%、153.2%和152.3%。但是考虑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后,整体偿债压力较大,尤其是中西部财政实力较弱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考虑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后,我国地方政府广义债务率和广义负债率分别达到259.5%和65.7%,均处于较高水平。分省份来看,广义债务率超过300%的省份有9个,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为530.0%、382.5%和378.3%;广义负债率最高的省份分别是天津、甘肃、贵州和青海四省,负债率超过100%,分别达到129.7%、120.2%、118.3%和107.1%。 城投平台有息债务纵向层级分布与区域财力相关。从全国来看,城投平台的层级分布较为均匀,省级、地市级和区县三分天下,占比相当。但具体到各省则大不相同,强区县省份浙江、江苏县级城投债务占比分别达到71.8%和59.2%;而宁夏、甘肃、西藏、吉林等属于弱区域,市县平台举债较为困难,隐性债务主要集中在省级和地级市平台。城投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债务滚续频繁。在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中,短期债务规模占比达到24.5%,意味着一年内近四分之一债务需要借新还旧。 2023宜配置更多人民币资产,权益类资产投资机会显现 金融界:在您看来,2023年的资产配置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方面,有哪些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机遇? 罗志恒:总体上看,2023年的大类资产收益大概率要高于2022年,经济逐步恢复、风险偏好上升、政策宽松、外部压制估值的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将逐步解除并转为有利因素。从资产配置角度,宜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海外资产风险上升;同时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资产,权益板块中要积极关注消费修复和房地产困境反转的相关投资机会等;大宗商品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难以有较大机会,当然不排除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供给收缩远大于需求收缩产生的投资机会;中国房地产在政策呵护下将逐步迎来恢复,但是投资机会主要在人口持续流入的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由于美联储加息逐步放缓,美债仍存在一定投资机会。 从内部看,疫情政策优化,
中
国
经
济
将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中
国
经
济
的生产生活活动将持续恢复,预计2023年GDP增速将达到5%;经济动能从外需切换到内需,基建仍是主要支撑力量,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降幅收窄,是经济增速回升的边际贡献力量。 从外部看,2022年压制风险资产估值的因素在2023年将逐步解除并转为积极因素。美联储持续高强度、快节奏的加息成为2022年全球风险资产受挫的重要因素,引发资本回流美国、全球金融市场动荡。2023年随着美国经济从滞胀走向衰退,美联储加息节奏将放缓,利好风险资产估值。 当然,疫情的不确定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的不确定性、美国高通胀的粘性都可能改变经济恢复路径、信心和预期恢复情况,这使得当前中国权益类资产优先的逻辑可能有所改变。
lg
...
金融界
2023-01-29
中信证券:全面修复正在途中 成长洼地将成主线
go
lg
...
情前89%,港股表现领跑全球,投资者对
中
国
经
济
恢复常态信心倍增。 其次,从节后高弹性的方向来看,A股的弹性来源于风险偏好和流动性修复,成长风格占优,港股的弹性来源于基本面不断修复过程中的配置资金回流,内需复苏占优。 最后,从资金结构和投资者行为特征来看,配置型外资在完全回补前期流出后,接下来流入速度预计会趋缓,国内活跃资金加仓是节后市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全面修复行情下市场流动性持续扩散,预计成长洼地成为资金共识。短期配置上,建议继续增配机构仓位低、产业逻辑顺、业绩弹性大的品种,如医药医疗、信创和数字经济,以及机械、化工和环保板块当中专精特新个股。
lg
...
金融界
2023-01-29
上一页
1
•••
879
880
881
882
883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一则传言暴拉中国股市!日元大破位,欧元本周跌麻了
lg
...
市场传闻中国下月有“大事”!中国股市突然大涨 究竟怎么回事?
lg
...
FX168日报:俄乌突传大消息!金价亚盘飙升25美元 日元暴涨近170点的原因在这
lg
...
普京政府突传一则超重磅消息!
lg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千年计划”加速推进!港媒:雄安新区创下建设融资纪录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3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25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35讨论